钢贸商热议铁矿石基差贸易

钢贸商热议铁矿石基差贸易

  • 2014年08月20日 17:24
  • 来源:中国铁合金网

  • 0
  • 关键字:铁矿石
[导读]日照钢铁集团与永安资本、中信寰球商贸(上海)有限公司日前在日照签订了国内首单铁矿石基差贸易合同,标志着铁矿石期货的定价功能迈出实质性一步。

日照钢铁集团与永安资本、中信寰球商贸(上海)有限公司日前在日照签订了国内首单铁矿石基差贸易合同,标志着铁矿石期货的定价功能迈出实质性一步。这一合同签订过去一段时间后,钢铁流通业对其后期合同执行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或许是铁矿石定价模式突破的来之不易,或许是铁矿石基差定价具有里程碑意义,或许是此举有利于国人取得博弈价格的话语权……各种原因的交织,让这一事件引起钢铁流通领域众多经营者的关注和共鸣。

  对“一口价”的挑战

  上海钢贸商会副会长任庆平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说,他们对铁矿石市场价格变动十分重视,这直接关系到钢铁生产成本,从而波及钢材市场,与钢贸商的经营息息相关。而几十年以来,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中国在进口铁矿石价格的定价上缺乏话语权。

  在采访中,一些钢贸商谈到,中国是全球铁矿石最大的买主,国际市场的绝大部分贸易矿是由我国买入的。长期以来,全球海运铁矿石市场的定价采用年度谈判长协价格模式。然而,自2010年3月30日,必和必拓同一批亚洲客户开始签订基于到岸价(包含海运费)的短期协议;继而巴西淡水河谷于当年4月1日发布公告,与全球97%的客户(占公司计划销量的90%)达成季度定价。由此,季度指数定价正式在我国钢铁行业内实施。

  从2011年开始,铁矿石月度定价渐成趋势,每月月度结算价参考市场上重要铁矿石价格指数来确定,当时主要参照的是普氏指数。然而,普氏指数主要以当天最高的买方询价和卖方报价作为估算依据,并不考虑实际交易是否发生,因此存在一定人为操纵性。铁矿石定价仍向短期化、金融化发展,且金融资本的注入使铁矿石价格波动更加剧烈。

  无疑,海运贸易铁矿石定价模式的改变,给全球钢铁行业带来重大变革。定价周期的缩短,使得铁矿石价格与现货矿价靠拢,价格波动频率加大,钢铁行业风险加大。三大矿商的垄断地位使得钢企在铁矿石定价方面缺少话语权,易受制于三大矿商而被迫接受高价原料,推高钢材成本,压缩钢企利润。据统计,前几年,我国进口铁矿石均价高达130美元/吨左右,而世界平均采矿成本仅40美元/吨。我国钢铁企业的利润被进口铁矿石吞噬。

  这次,国内第一单铁矿石基差贸易合同的诞生,是对长期以来铁矿石的“一口价”定价模式的一种挑战和冲击。上海华磊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太庚向《中国冶金报》记者表示,这种“期货价格+基差”定价新模式,是铁矿石定价模式的一个创新:有利于铁矿石市场化定价进入新时期,有利于我国钢铁企业掌控铁矿石使用成本,有利于钢铁产业链对铁矿石资源合理分配。有了基差定价以后,买卖双方的定价更加自由,同时,也有利于稳定购销关系。

  据介绍,基差定价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期货价格+基差”的方式来对现货定价。即买卖双方签订购销合同时,暂不确定固定价格,而是按指定交易所的期货价格锁定基差,由买方在装运前选择某一时点的期货价格作为最终交易价格。这样,商品的定价权由上游卖方一口定价转交给了下游买方,因此给了买卖双方参与定价的自主权。对卖方来讲,锁定了商品的销售量,调动了下游的积极性,促进了商品的销售流通;对买方而言,可以通过自己对市场的前瞻把握,取得博弈价格的话语权,并使双方能够方便地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可以给买卖双方带来双赢结果。

  “期货价格+基差”尚需探索和完善

  同时,一些钢贸商认为,这次首单铁矿石基差贸易合同的订货量很少,日照钢铁集团与中信寰球商贸签订的合同量为5000吨铁矿石,与永安资本签订的合同量为10000吨铁矿石。这与我国进口几亿吨铁矿石相比,更多的是一种试探性的尝试,能否根本性地改变铁矿石长期以来“一口价”定价模式,还尚需市场验证。

  事实上,自2010年铁矿石长协价定价模式被打破之后,先后出现季度定价、月均价、“一口价”以及追价等多种定价方式,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最终形成一种统一的铁矿石定价模式。因此,“期货价格+基差”的定价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完善,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

  有的钢贸商认为,目前国内铁矿石期货的参与面仅为国内企业,并用人民币计价和交割,铁矿石的基差定价模式即使成功运行,短期内也不大可能推广到国际铁矿石贸易中。但是,这一模式的问世,至少为铁矿石定价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上海一钢贸领域资深分析师认为,现阶段,基差贸易提供的一种新的结算模式,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此次日照签订的基差合同量虽仅有1.5万吨,但表明将有更多的企业去尝试,对行业定价模式的影响将从象征性走向实质性。

  在分析师看来,基差贸易短期要挑战指数定价确有一定难度。一是基差贸易颠覆了传统的现货交易模式,改变了用户的传统习惯,且要求买卖双方均对期货有较深入的了解;二是基差贸易对买卖双方风险控制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其中给了买家在一定时间内的自主定价权,这对买家预判市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国有企业承担定价决策的风险较难把握;三是从目前来看,大连期货交易所的铁矿石期货上市时间不长,总体参与度还须进一步提高,形成的价格要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还需要一个过程。但不管怎样,此次日照钢铁签订的铁矿石基差合同还是开了行业的先河,对铁矿石定价模式的探索将具有积极意义。

  供需关系决定定价模式

  也有的钢贸商认为,铁矿石的定价模式最终应该由供需关系决定。供需关系的变化,使得目前的铁矿石定价机制日趋公平、公开,回归到其合理的价位。应该看到,自进入2012年之后,全球的铁矿石市场发生明显变化,这就是由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逐渐转向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世界铁矿石的垄断商在定价上的话语权强势局面在改变。

  据外媒报道,对澳大利亚铁矿石供应商提出降价要求的中国买家不断增加,中国买家不愿购买低品位铁矿石,除非在指数的基础上打折15%~20%,使得这些矿商在讨价还价过程中不断让步。如BCIron放弃了以往根据前几个月平均价定价的模式,给买家几个参考期间的数择其一。再如,今年4月份交的货到5月~6月份再定价,或者矿商改成让买家逐月一点点降价的模式。这一方式在BCIron的第二季度季报上体现明显,计入前一季度的发货但到下一季度再定价后,该公司的铁矿平均售价从87美元/吨下调至84美元/吨,低于第二季度103美元/吨的指数平均价。AtlasIron公司也是大部分货先交,后几个月内再定价。

  上述定价现象的出现,原因在于铁矿石市场呈现供大于求局面。因此,价格如何确定,最终是由市场说了算。

  • [责任编辑:Sophie]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