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论证国内外硅产业对比

有关专家论证国内外硅产业对比

  • 2009年06月17日 14:35
  • 来源:

  • 0
  • 关键字:金属硅 市场 有机硅 多晶硅
[导读]

采访对象: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副秘书长何允平

  ●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理事长季刚

  ●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立时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胡润青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

  ●国家有机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杨晓勇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精细化工处处长张方

  ●美国道康宁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柯同德

  ●瓦克化学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柯易宁

 

源——中国:大半出口

何允平:我国的工业硅产能、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出口量已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总消费量的一半以上。

  2008年,我国工业硅产量约为120万吨,出口69.3万吨,出口量占到总产量的57.8%;出口到60个国家和地区。工业硅属于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品,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从200811日起我国对工业硅开征10%出口关税,从2008121日起又把工业硅出口关税从10%增加到15%,这些措施使得出口增长基本得到遏制。

国外:大量进口原料

  何允平:现在世界上生产工业硅的国家和地区有近20个,除中国外,产量比较大的包括巴西、美国、法国、挪威、南非等,但其总产量只是中国工业硅产量的一小半。巴西是硅资源最多最好的国家,但是由于中国同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比巴西产品低很多,并且中国出口量很大,导致巴西工业硅产量不大。国际上许多跨国公司都采用中国的工业硅作为原料进行生产。

 

市场——中国:有机硅市场速增

  季刚:2002年我国第一套5万吨级有机硅单体装置实现正常生产。该技术瓶颈突破后,在国家反倾销措施的保护下,中国有机硅单体生产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近几年,有机硅产品需求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即使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今后也将以15%~20%的速度增长。2010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有机硅产品消费市场。

国外:市场增速趋缓

  季刚:近年来,全球有机硅工业发展速度保持在5%~8%,在汽车和建筑方面增长最为强劲。亚洲市场(除日本外)保持约10%的增长速度,美国和西欧等成熟有机硅市场的增长速度为4%~6%。国外有机硅生产商主要依靠汽车、建筑等新领域的产品推广来促进销售,开发针对新兴市场的高性能产品。

 

  中国:多晶硅终端冷

  闻立时:多晶硅和光伏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国内市场开发不够。中国是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大生产国,却是光伏发电终端市场的小国,多晶硅市场“两头在外”,也就是多晶硅主要依赖进口,做成太阳能电池后又出口国外。2008年,我国多晶硅消费量达1.66万吨,而产量仅约为4000吨,进口依存度超过3/4;我国太阳电池总产量达到2吉瓦,占世界总产量的36.7%,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仅40兆瓦,仅占太阳能电池产量的2%98%的太阳能电池出口国外,国外市场依存度很高。

 

  胡润青:由于光伏发电成本较高,从全球看都是一个政策性的市场,它与各国政府采取的支持政策密切相关。目前是中国启动光伏产业非常好的时机

2009326,财政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指出2009年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系统补助标准原则上定为20/瓦,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发布对光伏产业的补贴政策。在即将出台的《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中,太阳能光伏产业也是政府支持的重点。

 

  国外:政策驱动发展快

  赵玉文:为鼓励光伏产业发展,各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全球有40多个国家采用固定电价法,由电网公司全额收购光伏发电上网电量,在固定的时间内,享受固定的上网电价,高于常规电价的部分在全国范围内分摊。西班牙从2005年开始实施固定电价制度。德国实施固定电价法,对光伏发电企业实行20年的补贴。美国光伏市场2008年出现了近年来的最快增长,其中受刺激政策支持的加利福尼亚州光伏发电占全国光伏发电量的59%

 

企业规模——中国:企业小而散

  杨晓勇:中国有机硅生产企业已有8家,在建的14家,还有几家准备投资。产能规模最低的只有3万吨/年,规模最大的是蓝星集团星火有机硅厂的一个10万吨/年装置。

  中国目前已经建成多晶硅生产装置的企业有19家,总产能1.9万吨,规模从100/年到1500/年不等;目前在建的产能有5.8万吨,涉及到16个省市31家企业;规划建设的企业就更多了,有19个省市的约60家企业,声称的建设规模高达16万吨/年。

  季刚:我国多晶硅和有机硅单体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经过前一个周期量上的积累和发展,现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暴露出来了,例如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布局不合理,规划缺乏科学性、长期性,产品质量低,恶性竞争严重,各行业孤立发展,资源无法有效利用。要改变这种小而散的状况,就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整合,包括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即打破行业界线,实现产品链上下游之间的延伸,实现纵向整合,实现工业硅、有机硅和多晶硅产业之间的横向联合和重组。

  国外:企业多为巨无霸

  杨晓勇:国外的有机硅生产商只有美国道康宁公司、美国迈图公司,德国瓦克公司,日本信越公司等少数几家,单套装置年产能都在10万吨、20万吨以上。国外生产多晶硅的公司主要有美国哈姆洛克(Hemlock)半导体集团、MEMC公司,德国瓦克公司,日本三菱公司、德山公司、住友钛公司,挪威REC公司等7大巨头,装置规模都在1500/年以上。根据各家公司披露的扩产计划,到2010年底,多晶硅行业7大巨头的总产能将从2008年底的约6万吨/年增加到12万吨/年以上。

 

技术水平——中国:技术较为落后

  杨晓勇:中国硅产业最令人担心的是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物耗能耗高。我国生产多晶硅的能耗是国外的2倍以上,甚至更高;甲基氯硅烷单体的生产成本比国外高约20%。

  二是多晶硅副产物四氯化硅的循环利用问题,这也是影响多晶硅行业发展最关键的问题。如果采用西门子法就必须将四氯化硅加氢还原成三氯氢硅,再用于生产多晶硅,形成闭路循环,否则就应该开发新的工艺从源头上减少四氯化硅的产生。但是目前中国尚未完全突破四氯化硅加氢还原的技术,跨国公司又将该技术列为严格保密的核心技术,不对外转让。

  三是有机硅副产物的综合利用问题。我国有机硅的副产物甲基三氯硅烷、甲基二氯硅烷产量和综合利用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四是安全环保问题。有机硅和多晶硅生产涉及到甲醇、氯气、氢气、硅粉等多种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其实中国这方面的技术和装备没有问题,只是个观念问题,只要舍得投入就能解决。

  张方:我国的工业硅原料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有机硅和多晶硅的市场容量非常大,所以我国发展硅产业兼具原料优势和市场优势,一旦技术上取得突破,中国定会成为全世界硅材料的制造中心

张方:硅烷法是新一代的工艺路线,其成熟程度超过冶金法,是生产多晶硅一条很有竞争力的路线。目前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国际巨头可以做到每吨多晶硅耗电10万~12万千瓦时(而国内部分企业采用同样的方法生产每吨多晶硅耗电高达30万千瓦时),硅烷法耗电可以降到10万千瓦时以下,并且一次性投入减少1/3,副产物量要少一个数量级。目前国外已经有产业化的硅烷法多晶硅生产装置。美国MEMC公司用硅烷法已建成3000吨级生产线,挪威REC在建年产6500吨工厂,德国瓦克公司有年产200吨生产线。

  柯同德:实现有机硅和多晶硅的联合循环是可行的,把多晶硅和有机硅放在循环链上可以减少副产品产生,其关键是如何平衡整个系统的产能、物质和能量等各方面的关系。这一直是我们面临的挑战。道康宁公司一直在不断地创新,采用各项技术使得各种因素达到最好的平衡。道康宁公司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将多晶硅的副产物四氯化硅还原成三氯氢硅直接用于多晶硅生产,形成了闭路循环。在有机硅和多晶硅联合这个大方向上,我们正在寻求更好的平衡和更有效的物质、能量利用方式。

  柯易宁:瓦克公司在多晶硅生产中不会副产四氯化硅,我们采用两种方式已经实现了其循环再利用:一是采用改良西门子法使四氯化硅循环用于生产多晶硅;二是用于生产气相法白炭黑。瓦克公司在近60年的多晶硅生产过程中,慢慢形成了这样一种生产方式。另外,瓦克公司投资建设的所有工厂都考虑了物质和能量的集约化利用,进行一体化运作,这样在成本和资源利用上更优。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