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经济可能面临通缩向通胀风险的突变

分析:中国经济可能面临通缩向通胀风险的突变

  • 2009年06月09日 10:07
  • 来源:

  • 0
  • 关键字:经济 通货膨胀 CPI PPI
[导读]
尽管统计数据尚未公布,但5月份我国CPI、PPI继续“双降”已成业内人士的普遍看法。而且,由于翘尾因素的存在,未来几个月CPI和PPI可能仍然无法走出双双告负的局面。持续出现的“双降”局面使通缩压力悬念犹存,而大量的流动性注入到经济中又使通胀预期快速迫近,中国经济未来到底是防通缩还是抗通胀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近日,摩根大通分析员龚方雄称,通货紧缩对中国来说近期和中期都是更突出的风险;预计2009年全年CPI将下降0.5%,今年中国可能再进行两次27个基点的降息,一次是在第二季度,另一次在第三季度;但预期中降息的幅度和时机有限,最近经济走稳的迹象推迟了降息的来临。与此同时,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却发出警告,通胀危机近在眼前了。谢国忠表示,通胀来得比想象中要快。有人认为经济低迷的时候不会发生通货膨胀,这种逻辑是错误的。并非只有经济过热、供给跟不上需求才会导致通胀。上世纪70年代油价暴涨,导致发达国家在增长疲软、失业率上升的同时,出现了通货膨胀高企,陷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滞胀。
 
究竟是通胀,还是通缩,这个问题的确值得讨论。从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在4万亿投资和宽松货币政策等一揽子刺激计划的作用下,国内经济回暖的迹象已经出现,但出口的艰难局面仍在延续,民间投资也并没有快速跟上,经济真正企稳尚需一些时日。而随着前几个月史无前例的信贷投放,通缩风险的担忧在减少,而通胀的苗头已开始显现,不论是此前机构投资者对国开行浮息债的疯狂抢购,还是近期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的持续攀升和股市楼市的双双向好,都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安邦首席分析师陈功清楚地记得,在今年较早时候参加西山会议的时候,他曾警告要应对可能到来的通胀威胁。但当时的与会者,无论是著名经济学家,还是其他一些专家,都把这番言论当成了外星人的话语。其实,陈功担心的问题很简单,要防止通胀发生的可能。在陈功看来,在全球和中国的货币政策都极为宽松的背景下,流动性泛滥,一旦经济回暖的势头确立,中国完全具备发生通胀的条件。因此,要警惕通胀像碎纸机一样吃掉中国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财富。
 
这种看法在当时遇到了各种反对意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意识到,衰退、产能过剩等等词汇和通胀从未同时并存过,目前整个世界充斥着廉价货币的经济刺激政策,而中国还存在着农产品和工业制品、劳动力的严重供求失衡,在此背景下,讨论通胀问题似乎有些令人啼笑皆非。
 
经济低迷之时不能讨论通胀?这样的观点我们不能苟同。在我们看来,通缩与通胀是一个过程,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实际上在我们这个世界,从来在任何一场危机中都是有通胀就有通缩,中国经济过去也一直经历着通胀与通缩的轮回。通胀与通缩是反映购买力变化的货币现象,在讨论通胀和通缩的同时,只要是将购买力弃置一旁,放弃价格与购买力的比较,都将无法全面地反映现实环境,当然也就会对通胀与通缩的判断出现偏颇。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当前我国经济虽然出现一些回暖迹象,但经济整体形势依然严峻。CPI和PPI降幅不断收窄的局面表明,通缩的压力在不断减少,而近期大宗商品的“突然繁荣”和股市楼市的向好又意味着通胀风险正在趋增,值得高度关注。在我们看来,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是未来的关键,现在中国经济如果恢复速度太快,不一定是好事,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从通缩到通胀可能会很快。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