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刺激下的光伏业能否重生

政策刺激下的光伏业能否重生

  • 2013年08月01日 09:59
  • 来源:

  • 0
  • 关键字:光伏 政策
[导读]
日前,国务院已发布了力挺光伏产业的“国八条”,而随后将到来的还可能有光伏电站分区域定价、示范区试点项目启动、电网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等细则。
 
上述这批政策的实施,对于光伏企业到底是喜是悲?江苏一家太阳能企业的高管就表示,企业不能完全依靠政策活,政策也不是带动市场的最佳手段。
 
在他看来,引以为鉴的一个例子,便是近10年来德国光伏公司的兴衰成败。
 
2004年,当德国宣布引入“FIT”电价补贴政策后,欧洲、全球光伏市场由此大门洞开、行业蓬勃兴起,这一轮市场发展,有的德企在短时间内成为百亿明星,但同时也有类似尚德电力这样骤然间倒下的急先锋。
 
而现在,德国企业已一败涂地,在腥风血雨中惨痛倒下,大多数公司已破产或濒临倒闭,个别德企就是因为支持不下去,才提起对中国公司的“双反”调查。他们力不从心的原因之一是:当“FIT”政策开始缩水、政府支持力度突然减弱后,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尽失,过去的辉煌一去不复返。
 
反观中国市场,虽然也有牺牲者,但有些企业依靠政府的背书和大量借贷,仍然在市场中存活。而在这个夏天,更多的、更大力度的支持政策蜂拥而至后,国内光伏产业将可能再现好光景。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光伏的整体产能还很大(30G瓦左右),供大于求的事实摆在眼前;一些公司实际仍在亏损边缘,但通过政策的补救可能仍会“死而复生”,低劣产品或将继续充斥市场。
 
阿特斯公司一位内部管理层就称,“虽然政策已有,但中国企业也可以成为受益者,但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销售团队及合理的成本控制能力,当政策再度失效后,他们也又会被拍死在沙滩上。”他说,中国企业并不缺乏对政策的理解,而是缺乏那些既理解政策、又知道抓住机遇、本身具有极强战斗力的队伍。比如在中德市场都非常萧条之时,一些技术上有优势、渠道得力的国内公司就能取道日本,取得了不少市场份额,总体上还是可以保持较好的销量及稳定的利润率。”
 
他认为,对于一揽子政策,其乐见其成;但在未来战略的制定,现有的销售、采购、物流及生产研发等诸多环节上,仍要依靠企业自身能力,做出准确的判断并能大胆尝试。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