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2025年早春,宝钢股份宝山基地实施了一场历时70多天、规模空前、贯穿全流程的年修大会战,8个厂部、53条产线参与其中。从高炉、炼钢、热轧到成品产线,近三分之一的机组停下来年修,整个基地依然平稳高效运营。
投产以来,宝山基地始终是宝钢股份运营最稳定、最具竞争力的生产基地。每天一车车、一船船优质的精品材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备受用户和业界赞誉。是什么让宝山基地在行业竞争日趋加剧、同业中新基地新产线频频涌现的当下,依然保持强劲的竞争力?
工序服从,有的放矢的价值分享
在宝山基地五部合一的办公大楼,常常会看到多个部门、工序的负责人为了一个细节问题临时坐在一起热烈讨论,或主动串门交流探讨。谈到协同,宝山基地有一种“兜底”“算总账”概念,工序间、厂部间、部门间必要时牺牲自己的小利益、成就整体的大利益。“否则每个工序都赚钱了,整体一算不赚钱”,制造部部长助理李庆勇感到,宝山基地的干部员工有种气魄和格局,愿意价值分享、风险共担。
“反映到具体工作中就是抓住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在靠近长江边的炼铁区域,炼铁厂生产技术室副主任刘开华指着远处巍峨的高炉说,“对炼铁来说就是以高炉为中心,确保高炉高效、稳定生产。”为此炼铁厂进一步深化炉长负责制,成立4个高炉经营团队,高炉炉长作为团队长,吸纳烧结、炼焦和原燃料等相关区域骨干参加,首席和生产技术室的技术人员全力支撑。团队成员告诉记者,资源向高炉倾斜,强调工序服从,当其他工序与高炉工序发生冲突时,往往要做出让渡。“大家目标一致,围绕高炉稳产高产、低成本运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做不成的事”。近年来矿石、煤炭等资源质量波动频繁,算账经营又进一步增加了经济料的使用量,炼铁的生产操业难度越来越大了。去年炼铁厂对极致降本大背景下高炉入炉原燃料等条件变化进行了充分研判,坚持“传承+改变”,对高炉操业模式进行了变革性优化,全年铁水产量完成率101.85%、变动成本削减完成率202%。今年,他们继续以高炉为中心协同攻关,进一步向稳定和细节要效益。
协同还体现在部门和厂部间。去年,炼钢厂和炼铁厂携手攻关脱磷项目,炼钢厂为此承受了一笔“小损失”。磷作为一种元素影响着铁水质量,然而炼铁工序如果把磷降得很低,将大幅提升原料成本。相反炼钢增强脱磷,工序成本虽然增加,但整体看综合成本却下降了。“从算总账的角度,炼钢让渡出利润,炼铁可以以价值分享的方式给予弥补”。其实,在宝山基地这样的案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为了提升钢水收得率,制造部从源头上为炼钢把控废钢品质;为了提高热装热送比,制造部、炼钢厂联合原料、物流部门,共同科学安排炼钢集批开展品种生产……辅助工序为核心工序让路“开绿灯”,下工序为上工序“兜底”护航,不是单纯、片面地追求某一个指标,割裂地看区域效率效益,宝山基地的衡量标准是全流程能否创造出最大价值。“目前,公司正在研究下工序对上工序的满意度考评,后续还将推广界面间的价值分享,大家协同起来将更有凝聚力”。
算账经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在宝山基地,算账经营充分体现出“专业化”的价值,核心和关键点由专业的人和团队把控住。
算账怎么能离开财务人员?钢管特钢事业部根据不同产品成立了8个经营团队,产销研一体化实体化运行。为了让团队对“接什么样的订单”做到心里有本账,财务部门平均每个月出三版接单成本标准,根据原料市场变化、产线消耗水平实时修正成本支撑经营团队接单。“现在部分品种三五十元就决定有没有边际效益,竞争压力特别大。”经营企划部副部长黄志坚强调财务人员要发挥好算账经营的支撑作用。
相同的产品在不同的产线、机组生产盈利能力存在差距;优势产品要占据更多资源;盈利能力强的新品种要强化现场攻关……“这些工作付出努力,就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当然对现场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了”。近两年来,硅钢部无取向硅钢原有机组不断拓展高端产品生产能力,新建机组产能快速提升。但是怎么把顶尖的技术转化为效益?无取向硅钢产销研团队从产线分工上深度挖潜,成立了无取向硅钢产线分工优化团队。这支会“算”能战的队伍,根据合同结构、用户要求及机组能力等,设计出一套最合理、最经济的产线分工优化模型,并形成最优的生产组织方案,进一步提升无取向产品盈利能力。“以往排生产计划时,重点关注的是合同交付和物流的平衡,现在更加关注成本的因素,看看哪一条生产路径才是最高效、最经济的”。无独有偶,在1550冷轧工厂也有两条类似、性能略有差异的高铝锌镁产线过去分属于两个作业区。分厂现在安排一个作业长全权统筹协调,效果明显。“一些产品在两条产线都能做,怎么组织生产更高效、更能满足用户需求?辅料、物流上如何协同更经济?”对现场最了解的是作业长,由作业长来统筹生产计划、设备点检维护、调配资源、掌握对其他工序的部分考评权,使生产和设备运转得更加高效顺畅。
针对高端精品,研发团队与现场技术人员的协同攻关,同样促使宝山基地生产组织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厚板产品坚定走高端化、差异化路线,创效能力显著提升,但也给品种钢冶炼带来不小的难度。去年,在厚板产销研团队的支撑和指导下,炼钢厂成立了由首席师率领的厚板团队,对抗酸管线钢的冶炼开展突击攻关。“这是目前我们冶炼难度最大的钢种”,炼钢厂一炼钢工场厂长李火中坦言,成分控制比较难,直到现在每次生产后团队都要总结经验教训。“令人惊喜的是,高难度品种的冶炼带动炼钢整体工艺水平提升,再冶炼其他品种时大家觉得信手拈来。”和李火中一样,很多受访者认为,正是追求专业化、追求精益求精,不断挑战高端化、差异化新品,才使宝山基地的生产制造能力、产销研体系能力始终在线,并在不断自我调适中与时俱进。
开放式协同,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近年来,宝钢股份不断深化“专业化+平台化”的矩阵式管理模式,形成了五个中心的平台化管理、四个工序管理部的工序专业化管理、三个产品事业部的产品专业化管理以及基地高效制造管理相结合的,较为成熟的“一公司多基地”管理模式。宝山基地的很多厂部负责人和骨干同时担任宝钢股份工序管理部、产品事业部的负责人和重要职务,思考问题不再仅仅考虑宝山基地的“一亩三分地”,更多地从整个宝钢股份的资源配置、高效协同上考虑。随着炼铁部、炼钢部、热轧部、冷轧部等的成立,以及厚板、硅钢、钢管特钢产品事业部的功能扩展,新的架构模式使宝山基地的干部员工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推进基地间协同,甚至不再有基地间的概念。在宝山基地,厂部里的首席、骨干技术人员成了名副其实的“飞人”,在办公室里找不到人,常常在其他基地提供支撑、开展交流。一些“诞生”于宝山基地的优势产品和技术逐渐移植到兄弟基地,并根据公司近地化销售原则,用户和市场重新进行了优化分配。前期在中央研究院、宝山冷轧厂、营销团队的支撑下,热镀铝硅产品就移植到了湛江钢铁,提高了湛江钢铁冷轧的竞争力和对南方区域客户的供货能力。
统筹各基地资源的意识,让宝山基地在生产组织上打破了原有的框架。钢管特钢事业部去年新上了一条高速线材产线,钢坯缺口一下增大了。事业部摒弃以往外购钢坯的方式,在马钢有限、武钢有限寻求富余产能,既保证了正常生产,还为宝钢股份和兄弟基地实现利益最大化。在今年春天长达70多天的宝山基地年修大会战中,热轧卷、轧硬卷出现较大缺口,湛江钢铁、武钢有限协同为宝山基地供料。“协同开放的心态打破了基地间的壁垒,也真真实实地为宝钢股份创造了整体效益”,钢管特钢事业部生产计划高级师张勇认为。
协同也反哺着宝山基地。基地间的对标找差、相互学习时刻在发生。在炼铁部每周由首席师召集各基地高炉技术人员开会,对各基地高炉炉况进行会诊,“青山基地炉前作业异常处理比较好,山钢日照成本控制好……谁家有好的经验我们都去学习,比学赶帮超嘛!”在炼铁厂生产技术室副主任刘开华看来,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宝山基地才能进步,宝钢股份大家庭才能不断向着世界一流迈进。
来源:中钢协
- [责任编辑:Alakay]



收藏
打印
信息快递
行业报告
期刊杂志
企业名录
短信彩信
数据定制
会议服务
广告服务
贸易撮合
企业网站建设















在线询价
联系方式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