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股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六大路径

宝钢股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六大路径

  • 2021年03月23日 15:48
  • 来源:中国铁合金网

  • 0
  • 关键字:宝钢股份,碳达峰,碳中和,路径
[导读]但是站在现在的时间点上,底层的逻辑可能正在发生变化。

  中国铁合金网讯:

  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引发代表、委员热议。钢铁行业做为碳排放的大户,因此也面临巨大的调整,行业二次供改是否值得期待?近日有专家团专访了宝钢股份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王娟女士,和大家探讨龙头钢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能否简单介绍一下2021年的钢铁行业景气度如何?同时贵司在2021年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2021年,全球经济将继续从疫情中复苏。海外制造端的全面恢复尚需时日,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可持续,预计2021年中国出口订单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从而拉动中国钢铁产品的间接出口;国内市场在以“内循环”为核心的双循环经济带动下,汽车、家电等制造业需求旺盛,目前公司的接单情况良好。供给方面,工信部明确表示要实现2021年钢铁产量同比下降,可能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抓手,我们正在密切关注此事。

  2021年,公司所面临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原料成本上升,全球宽松的货币环境推高了大宗商品价格,2020年以来铁矿石、煤炭、合金、废钢等价格涨幅明显,蚕食了钢铁行业利润,这更加考验公司成本的控制能力。过去几年,公司的成本削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今降本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公司需要从全流程、多基地的角度,以更高的视角去审视成本削减,把降本工作进一步推向深水区。

  二是国内同行竞争,近年来我们看到一批国内优秀钢企的崛起,其盈利能力快速上升。我们去年走访了一些同行,通过深度的交流,我们认为他们在资产效率、人员效率、激励机制、市场响应等诸多方面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回来后我们也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一致认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取长补短,结合我们自身在规模、渠道、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我们有信心能在现有基础上激发公司更大的活力。

  以上也是钢铁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但机遇和挑战往往是并存的,应对这些挑战,对于做得更好的企业来说,这同样也是机遇。

  ——贵公司与同行相比,有哪些优势?比如工艺、产品、成本控制方面等方面。

  宝钢的战略规划里有提到“1+5”的能力提升,“1”就是一公司多制造基地管理模式,“5”是指五大能力,分别是成本削减、技术领先、服务先行、智慧制造、城市钢厂,“1+5”很好地总结了宝钢股份在竞争中的优势。

  首先是一公司多基地模式,公司现有4大基地,分别坐落在上海、南京、湛江和武汉,基本覆盖了南方市场。通过过去几年的重点打造,四基地实现了采购、销售、研发等环节的统一,充分发挥规模优势,提升市场占有率,实现近地供应,降低物流成本。去年以来,公司以硅钢为试点,成立硅钢事业部,将上海、武汉两地的硅钢集中管理,真正实现了生产环节的统一,武汉青山基地硅钢的产能利用率、质量水平、成本控制均得到了明显提升。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启动了钢铁生产工序专业化整合,以炼铁、炼钢、热轧、冷轧、厚板五个部为试点,每个部统管四基地生产,协同进一步深化,此举将有力提升目前短板基地的生产制造能力,使四基地从“统一”往“同一”迈进。

  成本削减方面,经历了2015年钢铁行业寒冬,公司眼睛向内,建立了以成本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机制,通过加大过程管控和挖潜力度,成本管理不断精进,假如行业再回到2015年,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的利润总额将维持在百亿的水平,这就是成本削减带来的效果,增厚了公司业绩的安全垫。

  技术领先方面,公司加大投入,重点研发颠覆性、前瞻性、突破性的技术,保持公司产品在业内的领先优势。2020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2.68%,实现全球首发产品6项,实现标志性技术突破10项。

  服务先行方面,公司建立了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在核心用户生产厂的周边建立了加工配送中心,以保证用户低库存运行。同时我们的EVI体系,能深入到用户产品的设计环节,发挥我们材料认知的优势,帮助用户更加经济、高效地用材。宝钢股份不是单纯地销售材料,而是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智慧制造方面,近年来公司有很多智慧制造项目落地,进展迅速。宝山基地入选了世界经济论坛发布全球制造业领域的十八家“灯塔工厂”名单,这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钢铁行业代表。

  城市钢厂方面,公司在固废排放方面成效显著,东山基地实现了全厂废水零排放,各基地的超低排放改造也在有序推进中,公司获得了中国环境保护领域最高的社会性表彰“中华环境奖”。另一方面,公司发挥着城市的功能性作用,比如为城市供暖、消纳废弃物等。

  ——新能源汽车行业销售火热,对公司产品销售是否起到了促进作用?目前贵公司与新能源厂商的合作情况如何?

  按照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据此预计2021-2025年新能源车复合增速将达到30%以上。目前新能源车发展势头迅猛,其对钢材的需求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轻量化,尽管目前有镁铝合金、碳纤维等新材料的冲击,但是考虑综合成本以及全流程碳排放,钢铁依然是最合适的材料。钢铁轻量化的路径则是高强钢和超高强钢,目前公司高强钢和超高强钢的产销规模分别达到260万吨和50万吨,规模稳居全国第一。

  二是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用于新能源车电机的制造。这类产品技术壁垒很高,全球的供应商屈指可数,宝钢股份由于布局较早,在这个领域占据了一定的领先优势。

  以上产品目前均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目前宝钢正在上海、武汉、湛江等基地进行产品结构优化,紧跟国家新能源车战略的步伐,相关产品的产量将实现进一步的突破。

  宝钢股份很早就开始了新能源车领域的布局,得益于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公司有能力向处于初创期的新能源车企提供小批量、零碎化的原料,用于产品的设计、试制,解决了初创新能源车企原料成本的问题,结合宝钢股份的EVI体系,公司不仅提供产品,而且深刻介入车型的初期的研发阶段,实现了宝钢和用户的深度捆绑。在过去的几年中,宝钢股份实现了和中国现有100多家造车新势力的对接。

  ——“碳达峰”“碳中和”成为近期社会关注的高频词汇,贵公司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未来规划是怎么样的?

  宝钢股份的母公司中国宝武已确定碳减排目标:2023年力争实现碳达峰,2025年具备减碳30%工艺技术能力,2035年力争减碳30%,205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宝钢股份将稳步践行碳减排的系列举措。

  目前钢铁行业的碳减排、碳达峰尚在探索、实验阶段,主要的实现路径有以下几类:

  (1)能效提升:通过提升能源转化效率,降低单位能耗,减少碳排放。

  (2)绿色能源:利用风光水核电、氢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燃煤,减少碳排放。

  (3)低碳冶金:电炉的碳排放强度不到高炉的一半,技术也比较成熟,只是受制于中国的废钢保有量、电价等因素,目前成本较高,预计未来电炉产能占比会逐渐提升;比较前沿的技术有氧气高炉、全氢冶炼等,中国宝武在八一钢铁以及宝钢湛江基地已经开始了相关技术的研发。

  (4)碳捕捉:将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用各种方法储存并加以循环利用,该技术路线对钢铁冶炼的前端改动较小,目前八一钢铁建设了相关的实验室进行研究。

  (5)循环经济:例如生物质能、垃圾发电等举措,也可植树造林换取碳排放份额,宝钢在对口扶贫区域开展有植树造林工程。

  (6)碳交易:中国政府在部分区域推行了碳交易试点,宝钢的上海宝山、武汉青山、湛江东山三个基地均在试点区域,宝钢股份在前期的试点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一直和相关部门探讨钢铁行业纳入碳交易市场的相关政策,在此领域准备比较充分。

  总的来说,公司认为需要积极应对碳中和,越早进行相关技术的投资、研发和储备,越是能在未来从容不迫,如果缺乏长远的碳中和战略,只是消极地购买碳排放份额应对,则迟早会被高昂的碳成本压垮,被市场所淘汰。

  ——钢铁行业作为典型的周期行业,不少投资者认为行业缺乏想象的空间,进而影响行业估值。宝钢股份怎么看待此事?公司有没有考虑如何提升自身抵御周期波动的能力?

  目前钢铁行业确实有着比较明显的周期波动,这与钢铁行业过度分散有着密切关系。但是站在现在的时间点上,底层的逻辑可能正在发生变化。

  第一,行业内的并购整合正在加速。中国宝武通过近年的并购,产能规模已经率先突破了“亿吨”。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到了区域性的整合趋势也在加速,未来中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提升是必然的。

  第二,碳达峰、碳中和会改变钢铁行业的现状,未来钢企的碳成本上升,行业、区域、细分领域的龙头可能在竞争中受益,而部分竞争力比较弱的钢企则会承受更大的成本压力,甚至面临市场出清的风险。

  当行业的集中度提升后,无序、过度的竞争将会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将是有序、良性的发展,行业的周期波动将有所缓和。

  从内部看,公司需要增强抵御周期的能力:

  一是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除汽车板、硅钢等明星产品,宝钢股份还有累计千万吨规模的隐形冠军,在细分领域有着较高的话语权。未来公司将继续优化产品结构,生产更多的“特殊钢”,改变市场对钢铁行业同涨同跌的认知。

  二是提升短板基地的盈利能力。目前公司的四大基地中,盈利能力存在差异,随着钢铁生产工序专业化整合,未来几年有望看到短板基地盈利能力的明显提升。

  三是孵化更多的优质资产。公司旗下目前拥有上市公司宝信软件,其他资产存在着拆分上市的可能,有望获得高于钢铁板块的估值;未来公司的参股公司也有IPO培育的考虑。我相信届时市场对宝钢股份的价值应该会有重新的认识。

  本文素材来自同花顺


  • [责任编辑:kangmingfei]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