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钢市将呈“产量增、需求稳”态势

今年钢市将呈“产量增、需求稳”态势

  • 2020年01月21日 11:30
  • 来源:中国铁合金网

  • 0
  • 关键字:钢市,产量,需求
[导读]“贸易商对此需高度重视,要正确判断和把握2020年钢材市场运行态势,做到顺势而为,谨慎经营。”
中国铁合金网讯:“今年钢市或将呈‘产量增、需求稳’态势。”日前,上海五波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庆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贸易商对此需高度重视,要正确判断和把握2020年钢材市场运行态势,做到顺势而为,谨慎经营。”
 
任庆平表示,预计今年钢材市场不会急剧震荡、大幅波动,钢材价格或将窄幅震荡,市场需求仍有较强韧性。
 
生产效率提高、新增产能释放,推动钢产量增加
 
近年来,钢铁行业去产能成效显著,钢铁产能有所压减。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粗钢产量达99634万吨,同比增长8.3%。可以看出,去产能但没有减产量。对此,任庆平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钢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生产装备,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以往,转炉连续冶炼3000炉~5000炉就需要调换炉衬,而中小型转炉需要3天~5天来换炉衬,大型转炉则要7天以上。为延长一代炉役寿命,钢铁企业和耐火材料生产企业开发出多种新材料、运用了多种新技术,解决了高冶炼强度造成的炉衬快速熔炼损耗、停炉维修时间长等问题,提高了设备作业率。如今,一些大型钢厂转炉连续冶炼2万炉~3万炉才需更换炉衬,生产效率明显提升。
 
当前,钢铁行业在基础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等得以推广应用,智能车间、智慧矿山等试点示范项目取得一定成果。得益于此,钢厂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任庆平直言:“这也是导致‘去产能但没有减产量’的原因之一。”
 
二是产能置换项目陆续投产,新增产能释放。有业内机构预测,2019年~2025年,钢铁行业拟退出高炉322座,其中容积1000立方米以下的占比82%;拟退出转炉234座,容积100万吨以下的占比80%;拟退出电炉109座,容积在100万吨以下的占比96%。在新增产能方面,2019年~2025年,钢铁行业将投放高炉126座、转炉110座、电炉57座,平均单炉容积分别为1776立方米、138万吨、99万吨。可以预见,2020年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三大投资力促“钢需”以稳为主
 
新年伊始,各项“稳经济”政策相继落地,基建、房地产、制造业三大投资领域也均释放出“稳”的强烈信号,这从宏观层面上决定了2020年钢材需求将“稳”字当头。
 
一是基建“补短板”继续发力。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再次强调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铁路项目建设。近日,湖北省编制印发了《2020-2021年重大项目推进计划》,明确今后两年全省续建或新开工的重大项目有1172项,总投资额达4.35万亿元。可以预见,基建“补短板”无疑将拉动今年钢材需求增多。
 
此外,今年初,万亿元专项债发行已经提前开启,基建占比大幅提高。今年1月份新增专项债已发行和计划发行规模总计达5960亿元,为去年同期的4.22倍,预计2020年专项债的发行对基建投资的撬动作用将明显增强。在资金的支持下,2020年基建“补短板”力度将不断加大。
 
二是房地产行业“钢需”韧性依然较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今年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全面落实“因城施策”,以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据此预计,2020年城市住宅建设进程将加快,房地产行业“钢需”韧性依然较强。
 
三是制造业对“钢需”利好作用明显。进入2020年,制造业减税降费“打响第一枪”。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大力改善营商环境,继续实施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减税降费措施,推动降低制造业用电成本和企业电信资费,全部放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据业内机构测算,降低制造业用电成本和企业电信资费的规模合计将超过1000亿元。
 
同时,会议还确定了四大举措促进制造业“稳增长”,分别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落地,今年制造业将迎来强劲的发展势头,对钢材需求的利好作用将更加明显。
 
“从基建、房地产、制造业等下游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2020年基本可以实现‘稳钢需’。再加上有刚性的成本支撑,预计钢价下跌空间有限。同时需要注意的是,2020年我国经济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为确保经济‘稳增长’,国家将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但这绝不是‘大水漫灌式’的扩大投资,而是要科学稳健地把握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任庆平强调。(文章来源:中国冶金报,作者:包斯文)
 
  • [责任编辑:kangmingfei]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