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出来的“聚宝盆”. ——庆阳市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综述

“整”出来的“聚宝盆”. ——庆阳市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综述

  • 2019年01月21日 11:08
  • 来源:中国铁合金网

  • 0
  • 关键字:土地;电力
[导读]庆阳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残垣地貌,山、川、塬兼有,沟、峁、梁相间。虽然高原风貌雄浑独特,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基础建设制约,加之耕地“跑土、跑水、跑肥”,不少地方一度出现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尴尬局面。

中国铁合金网讯:庆阳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残垣地貌,山、川、塬兼有,沟、峁、梁相间。虽然高原风貌雄浑独特,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基础建设制约,加之耕地“跑土、跑水、跑肥”,不少地方一度出现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尴尬局面。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和贫困地区,土地是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脱贫致富的希望。如何改善耕地质量,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为摆在庆阳市面前的一大难题。

借助甘肃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的东风,庆阳市加快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2008年以来,全市累计整治土地148万亩,新增耕地18.6万亩,年可增加粮食产量6000万公斤,增加收益2.8亿元,新建改建道路6700公里,新建集雨水窖2230口,新打机井120眼,栽植生态防护林3.2万亩。

“三跑地”变身“三保田”

2013年,甘肃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项目在庆阳启动。该项目建设规模148.62万亩,共96个子项目,涉及庆阳、平凉、天水、定西4市。其中,庆阳市土地整治项目由28个子项目构成,建设总规模50.49万亩,总投资8.34亿元。

庆阳土地整治项目在各县区均有涉及。据庆阳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赵自元介绍,这些项目区属于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区内广泛分布着抗蚀能力弱的黄土,集中的降雨往往会造成较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加上土地开垦强度大、时间久,田块面积小,坡耕地分布多,土壤侵蚀成为区域内最严重的生态问题。

“项目区内董志塬、屯子塬等地的地坑式窑洞分布广泛,是庆阳地区一大文化特色。当地居民完整保留了传统黄土窑洞居住形式,具有十分独特的民俗特点和民族风情。”赵自元表示,除了最基本的生态保护,这些文化符号、文化遗产也必须得到有效保护。

基于此,在原国土资源部、原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的精心指导下,庆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国土部门加快综合整治,统筹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工程建设,着力完善项目区内基础设施,加快农业现代化和脱贫致富步伐。截至2018年10月,庆阳市计划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全面竣工,实际建设规模为51.98万亩,新增耕地面积8.22万亩,总投资7.94亿元。

数据显示,庆阳市土地整治建设总规模实际完成104.65%,新增耕地实际完成111.41%。“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过去的‘三跑地’,如今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赵自元说。

“三保田”升级“聚宝盆”

“土地整治不仅改变了农村面貌,实现了保水、保土、保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还与国家藏粮于地战略、生态文明战略、扶贫开发战略、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具有多重效益。”赵自元介绍。

土地整治工程通过在项目区内合理设置田、水、路、林、村,完善排灌沟渠,整理原地块间未利用地,扩大单元田块耕作面积,耕地破碎度降低,有效耕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效率和基础地力明显提高。工程实施后,项目区土地利用率提高了6.23个百分点,全市耕地质量等别提高1个等别,粮食产能增加4408.1万公斤。

对庆阳而言,梯田是最有效的土地治理方式。研究表明,坡改梯使土壤侵蚀模数有所改变,土壤侵蚀模数降低率最大可达4.17%;梯田降雨拦蓄率可以提高40%至69%,有效延长植被生命周期。经过治理,庆阳市绿色植被覆盖率达到75%,新增防护林105.38万株,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79万亩,项目区从整治前的“馒头山”变为整治后的“花卷山”,山村“颜值”明显提升。

在脱贫攻坚方面,土地整治改善了耕地利用条件和生态条件,进而保证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在土地整治工程的有力支撑下,庆阳市新增农业总产值5015.10万元,项目区农民临时务工收入6657.14万元,增加中小企业收入2.31亿元,带动企业数量361个,带动就业人数5929人,受益人数超过11万人次。

“土地生产效率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群众收入明显增加,同时带动了整体发展,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础。”庆阳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库博介绍,土地整治就像一个放大的能量体,各种效益正在叠加释放。

土地整治项目完成后,宁县九岘乡在川口村建成千亩设施化瓜菜种植基地1处,186户群众将1080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农户每年每亩地可从合作社获得土地租金400元、股金分红400元。同时,户均在合作社务工收入8000元以上。

西峰区将土地整治与村庄基础设施、生态景观建设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特色产业的群众占到全区总人口的55%,项目区涉及的8个村中4个村被评为省、市级美丽乡村。

环县在项目区及周边大力推广连片种植苜蓿6万亩、全膜玉米8万亩,预计人均增收1600元,受益群众3.2万人。

华池县利用整理的土地流转种植中药材3.6万亩,人均纯增收1800元,受益群众2.6万人。

新理念激发新动能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庆阳市坚持以规划整合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把土地整治与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农村居民点、统一推进土地及村庄整治、统一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统一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使田、水、路、林、村得到综合整治。

围绕“川塬区抓复垦,山区抓整理”,庆阳市探索出了六种土地整治形式:一是“旧庄还田”,把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集中整理复垦零乱、废弃、闲置的宅基地5.32万亩;二是“坡改梯田”,对25度以下的山坡地、撂荒地进行综合整理开发,新修梯田45万亩;三是“削山造田”,通过削山填沟、改造低丘缓坡地和滩涂地,整理出建设用地1.81万亩;四是“复垦增田”,复垦废旧砖瓦厂、工矿企业4000多亩,废弃油田井场1100口、道路300公里,新增耕地8800亩;五是“提质保田”,投资10.2亿元,建成“田面平整、设施配套、道路通畅、林网合理、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85万亩;六是“生态护田”,大力实施掌地治理、改河淤地、保塬固沟工程,新增耕地9600亩。

在融资方面,庆阳市探索群众参与项目实施的形式,采用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资金投入80%,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投资投劳20%的方式,共安排资金2878万元,立项实施补助项目30个,整治土地2.8万亩。各县区采取县里补一点、乡镇筹一点、村组出一点的方式开展土地整理复垦,累计整治低效用地和废旧村庄7万多亩,新增耕地4.5万亩。

在项目实施中,庆阳市实行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引入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的“两议一监督”机制,让群众充分参与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和监管。在项目后期管护上,将新增耕地交由当地村民小组承包给村民耕种和维护,农田水利配套设施由乡镇村组承包给当地村民经营和管理,道路、林网及电力设施由乡镇村组共同管护,确保了项目的规范运行和效益发挥。

(来源:甘肃日报)

  • [责任编辑:gaoyidan]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