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去产能这两年:减掉了一个日本全年的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强调,“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钢铁方面的去产能工作,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稳步向前推进。”
截至目前,去过剩钢铁产能已经超过1.1亿吨,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何立峰的讲话是对当前去产能工作的肯定。钢铁行业去产能是去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钢铁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实现脱困发展的必由之路。到如今,钢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近两年来,中国钢铁行业逐渐走出低迷,内生动力有效增强,改革成效显著。“近两年来,中国压减的炼钢产能,相当于世界产能第二位日本全国的炼钢产能,比世界任何其他国家的炼钢产能都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专家李全功形象地概括了钢铁去产能的显著成果。中国的钢铁去产能不到两年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也为世界钢铁市场回暖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去产能让全球钢企受益。
日前,世界钢协总干事巴松表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公布去产能目标的国家,并建议其他国家学习借鉴中国去产能的做法。巴松的感慨背后,反映的是近段时期以来,中国钢材价格合理回升,规范钢铁企业有效供给有序增长,合乎市场运行规律,大多数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继续好转,也让国际市场钢铁的供需重新呈现出健康有序之势。
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在2017年钢铁去产能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2017年是钢铁去产能深化之年,也是攻坚之年,更是决胜之年。”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钢铁行业不仅融入了时代发展,还担负着前行责任。
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而要做到这一点,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更是不可或缺的。
“两只手”发力促钢铁结构性调整
谈到钢铁去产能,首先需要了解钢铁行业为什么要去产能。钢铁行业在我国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当年曾经是“以钢为纲”,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钢铁行业在做大上有了很大的进展,满足了现代化建设对钢铁的需求,现在钢铁的表观消费量每年超过7亿吨。
“在发展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过剩产能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对此有着精准的判断,“目前我们整个钢铁的产能还是有相当的数量,我们要使供给与需求相匹配。”
从行业情况来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国内需求增速趋缓,一段时期以来,我国钢铁工业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凸显,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2015年,钢材价格创出有指数记录来的新低,加上钢铁企业财务成本普遍偏高,钢铁行业亏损面大幅扩大,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势必危及行业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
“钢铁行业持续多年产能过剩带来的结果是恶性竞争,曾经一吨钢材的卖价还不如一吨白菜的价格。”与“一吨钢材的卖价还不如一吨白菜”现象同时存在的是,废钢铁熔化后进行浇铸成的“地条钢”充斥市场,这些“地条钢”产能一度挤占了正规钢铁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因此,2016年以来,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强化工作举措,使钢铁去产能有了准确的施策之道,即做好市场化+法制化的“两只手”施策。“尽管超额完成了2016年钢铁去产能目标任务,但实际推进过程并不容易。”有关人士表示,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成立了由23个政府部门和2个行业协会组成的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以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扎实推进。
其次,进一步强化法治手段淘汰落后产能。2016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处理江苏省新沂市华达钢铁公司违法生产“地条钢”事件后,部际联席会议根据会议精神,对排查取缔“地条钢”进行了全面部署。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波认为,“地条钢”产能属于违规、不合法产能,扰乱了市场、污染了环境、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当我国钢铁工业已从增量发展进入减量发展阶段,化解过剩产能、全面彻底取缔“地条钢”势在必行。这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
在行业面临极大困境、企业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去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顺势而为,积极开展淘汰落后产能、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和联合执法三个“专项行动”,以及取缔“地条钢”专项督查和抽查,并依法依规查处了河北安丰钢铁等一批违法违规钢铁建设项目,并向全社会通报,形成了有效遏制违法违规的强大声势,确保达不到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标准和产业政策要求的钢铁产能依法依规退出。与此同时,“两只手”并用还体现在“僵尸企业”退出、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三大重点上,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齐心合力。
更重要的是,我国在继续推动钢铁去产能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统筹处理好去产能和稳定市场供应关系的方法。在钢铁去产能任务超额完成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持市场供需基本平衡,避免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为去产能创造更加宽松、稳定的市场环境。
去产能难,不去产能更难。钢铁去产能正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行业脱胎换骨,让行业、企业在阵痛中真正走出一条富强健康之路。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钢铁去产能成效显著。2016年全年共压减6500万吨以上,超额完成2016年化解4500万吨粗钢产能的目标任务。2017年压减5000万吨左右的目标任务,到年底有望超过这个目标。2016年以来,全国已压减粗钢产能超过1.15亿吨。
随着钢铁低效产能和落后产能的退出,粗钢产能利用率大幅回升到75%以上,逐步向合理区间回归。2016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实现利润304亿元,同比扭亏增盈1083亿元,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由年初的56.4点上涨到99.5点,涨幅76.5%;2017年1~8月份,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钢铁企业实现利润919亿元,同比增加725亿元。
在钢铁行业逐步企稳的情况下,国家对“地条钢”打击力度空前。今年3月,林念修在2017年钢铁去产能工作会议上斩钉截铁地下了“投名状”:“坚决淘汰钢铁落后产能、2017年上半年彻底取缔‘地条钢’。”截至2017年7月底,各地排查发现的“地条钢”产能已按照“四个彻底拆除”的要求取缔到位。通过近一年的“地条钢”集中整治,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扭转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对建立行业公平竞争秩序起到了关键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负责人介绍,“去产能并不是一帆风顺,通过中央抽查、地方自查等方式逐步推进钢铁产能真正退下去,地方、企业也从开始存在的一定排斥心理通过钢价上涨带来利润从而转变为支持大力去无效产能。”2015年曾对钢铁企业做过去产能摸底问卷调查:“当时企业基本不抱信心,通过努力,现在的企业态度完全改观。”
在去产能良好市场预期下,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兼并重组被认为是去产能的重要推手。河钢集团收购斯梅代雷沃钢厂,迈出国际化的坚实步伐;宝钢、武钢合并为中国宝武集团,实现了中国钢铁产业战略性的重组;马钢、太钢研发的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轮、轴材料完成60万公里运行考核,奠定高铁轮轴国产化基础……这一系列结构性重组充满着远见卓识。
“在我国目前的发展态势下,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是必然趋势,2016年的宝武合并成为我国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一个典范。”宝武集团武钢科技创新部副部长袁伟霞详细讲述了宝武合并后的重组合力。“宝武合并提高了我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在当前钢铁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凝聚力量、提高整个钢铁行业的竞争力,是打造钢铁强国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
企业有利润,行业有活力。在钢铁去产能中经历过沉浮的钢铁企业也在进一步思考钢铁行业的未来发展。本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继壮认为,去产能决不是简单地做“减法”,不能仅仅理解为量上的增减。如果去掉了过剩产能后产品质量还停留在中低端,就失去了去产能的意义。因此,“我们不能把眼光仅仅集中在去除过剩产能上,还要把出发点放在优质产能的同步提升上,优进与劣退要同步进行。”陈继壮说。
在陈继壮看来,去除落后、低效产能,与提升优质产能利用率要同一个步调。只有让优质产能全面占领主流市场,不给低效产能休整复出的机会,才能保证去产能的连续性,才能真正提升有效供给质量,形成良性循环。“我们要找准突破点。一方面,要用需求侧的高标准倒逼供给侧的质量提升,引导钢铁产品向高端迈进,提升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供给侧也要主动提升质量,促进钢铁行业的结构优化升级,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陈继壮说,“供需两侧只有同频共振,才能相得益彰。”
回顾去产能近两年来的成绩,不能不让人动容。“世界奇迹。”巴松代表世界钢协向中国政府、中国钢协和中国钢企在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方面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去产能不仅使中国钢企受益,也让全球钢企受益。
中国钢铁产业在全球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面对钢铁产能过剩这一全球性问题,中国毫不回避、勇于担当、率先发力,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以全新的理念,科学的安排,有力的组织,周密的部署和高效的行动,在世界工业史上前所未有地实现以亿吨计的过剩钢铁产能稳定退出。此外,中国也提出并参与创建了G20钢铁产能过剩全球论坛,为全球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矛盾做出了积极而有效的努力。
落实、加强、继续“践行正确政绩观,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司长年勇对钢铁去产能工作感触尤深:我们在过去的一年里做了许多工作,最为艰难也最为复杂的工作莫过于钢铁去产能,我们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在协调推进钢铁行业实现脱困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钢铁行业的复苏和振兴就是最好的回馈。“目前,钢铁去产能已进入攻坚阶段,2016年任务全面完成,市场预期有所改善,钢铁行业运行稳中趋好,各方面对去产能的共识进一步增强。”
在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对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进行了全面部署,确定了在近年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的目标。
2016年底,国家有关部门派出专项督查组、验收抽查组,实地调研所有承担去产能任务的钢铁企业,指导和督促实施进度,确保了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总结宣传推广了杭钢、攀钢等企业在产能退出、职工安置、资产处置、转产转型等方面的有效做法和先进经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的年度目标。部际联席会议更加注重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突出严格标准,加快落后和无法达标产能退出。同时,鼓励通过兼并重组压减过剩产能。
寒冬难熬,但曙光已现。
钢铁行业的一段困难时期和去产能以来取得的成效,充分展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行业经济的积极作用,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因此,业内众多专家做出判断,中国钢铁市场已经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产量与销量完全取决于市场需求,企业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决定它的产量与销量。
从行业周期来看,以日本为例,在1982年产能达到顶峰后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去产能周期,比较明显的两个阶段为1982~1992年和1996~2006年,每个去产能阶段都伴随着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在行业完成产能出清后,供需恢复平衡。从美国近40年的钢铁产能周期来看,一次比较明显的去产能过程在1981~1990年之间。1981年前美国粗钢产能达到顶峰,随后由于需求萎缩导致产量下降,产能利用率大幅下行至50%以下,随后开始了一段长达9年的去产能过程,产能利用率攀升至1989年的接近90%水平。
由此可见,钢铁行业去产能是个较为漫长且期间反复较多的过程。对我国来说,能在短短两年间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委实不易。
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将沙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归功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转型升级信心,做精做强钢铁主业”。他表示,“钢铁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未来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 [责任编辑:liuzhengrong]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