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由国家能源局指导,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Clean Energy Expo China,简称CEEC)” 暨中国国际太阳能发电应用展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多个清洁能源重点发展地区、各大电力集团和多家光伏制造企业盛装亮相,参与展出。
在此次展会上,新华网独家专访了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
新华网:我们注意到,在“十二五”期间,整个光伏市场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但光伏本身仍然是相对小众的行业,还需要国家给予持续的政策扶持,您认为这种状态会维持多久?
李振国:光伏作为可持续发展、可稳健投资的一个利国利民的产业,现阶段从经济成本上是略显高昂的,国家补贴的目的是加快产业成熟,从而在不长的时间里实现产业的规模化、经济化发展。在世界很多国家,光伏发电已经是最便宜的一种能源供给,随着我国政策和市场结构的不断优化,企业的生存环境和技术水平会不断提升,5年以后采用先进技术基本可以实现平价上网,对补贴依赖大幅降低。
新华网:您认为决定光伏产业发展规模和成本水平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李振国:关键在于持续的技术投入。纵观世界各个成熟的大宗产业,发展到最后能够取得长期竞争力的,靠的是难以复制的技术实力。国家通过先进技术示范,以市场引领的办法来鼓励企业向高技术发展,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政策手段。隆基股份从一开始就特别注重技术实力的积累。在2008-2011年全行业非理性发展阶段,隆基坚持高效率、高可靠产品供应策略,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在2012年全行业面临深度调整期间,多数企业停产或半停产,隆基在艰难时局下坚持生产和技术积累同步稳定运行,当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是4.9%,到2013、2014年研发投入占比提高到6.78%、6.9%的水平。在2015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61.6%的情况下,研发投入占比仍然达到了5.03%,过去这几年最大的研发成果是将单晶这种高端技术产品实现了低成本规模化供应,并且产品品质比过去还有大幅提升。
新华网:2015年隆基旗下的乐叶光伏知名度快速上升,一举扭转了单晶组件长期出口欧美日等高端市场的局面,国内市场的供应格局因此发生巨变。隆基一直以来是全球最大的硅片材料制造商,为什么会加入到激烈竞争的组件环节?
李振国:隆基之所以成为最大的单晶硅片制造商,是因为有十几年的单晶技术积累,而隆基的技术人才本身拥有好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单晶硅片与半导体硅材料产业同出一脉,隆基在成立之初,聚集了当时全国四分之一的半导体行业专业人才,无论从基础科学还是产业化设备技术方面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这个情况下,隆基希望能够帮助下游的电池和组件产业提高技术水平,加快产业成熟发展,而整个产业生态环境的进化速度并没有达到隆基的预期,所以我们通过自己运作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
新华网:自从2014年收购浙江乐叶以后,隆基去年成立了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而乐叶光伏在2015年营收和利润就占据了隆基的半壁江山,这已经是一个战略转型的平台,不是简单的尝试和对下游支持,您能否对产业生态环境的背景再讲的详细一些?
李振国:我们认为,一直以来中国市场、全球市场是以相对低效的产品为主导,随着高端技术的平价应用,占全球80%产能份额的低效产能,约40GW,将在未来5年内被淘汰,将为新技术腾出巨大空间。现有的低效产能认为高效发展速度很慢,也会因为已有投资的负担问题,不会快速向新技术去延展。这对隆基是非常好的机会,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向全球推广高效电池组件。全球还有十几家单晶硅片企业,但前五家会占到70%。电池组件很分散,前十家占50%,我们认为未来5年前五家电池组件企业的份额会占70%以上,它们都会是高效组件,常规的都会被淘汰。
新华网: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初的预判似乎都实现了,国内单晶市场份额也从2014年的5%~7%提高到2015年的15%,未来在产业布局上有哪些规划呢?
李振国:实际上,产业技术结构调整的速度还是超出了我们的预判。去年国内一线的大企业在单晶技术上都加大了投入,市场进化的速度非常快,隆基在产业布局上也适应了这一趋势,2014年隆基硅片和组件产能分别只有3GW、200MW,去年一年就实现了硅片产能60%以上的增长、组件产能6-7倍的增长,今年硅片产能和组件产能将分别增长50%、200%以上,到2017年,隆基单晶硅片产能会达到12GW,旗下乐叶光伏单晶组件产能会达到6.5GW。隆基过去只有一个硅材料研发中心,如今布局了电池研究中心和组件研究中心,产业分布从过去集中于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延伸,并且在印度、马来西亚的高端产业化项目也陆续投建。未来的光伏行业是国际化、科技化的,隆基一贯的可靠品质会通过乐叶光伏这个品牌向全球延伸。
新华网:可以预见“十三五”期间全行业发展提速的前景,但是也担心一个问题,过去几年曾发生的产能相对过剩会不会再次影响行业的发展?
李振国:在2008-2013年,多数企业生存非常艰难,甚至不惜降低自身的品质来控制成本,当时对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很大,质量问题导致行业融资困难,形成了恶性循环。2013年国务院发文以后,工信部、发改委、能源局都相继出台政策,构建良性的政策环境,鼓励产业健康稳定发展。2015年的标志性事件是国家光伏“领跑者”计划的发布和实施,很快我们就发现,过去那些低端的产能不再被需要了,很多不是“领跑者”示范项目的地区也要求采用高效率、高可靠的先进技术产品。企业的扩张是建立在自身有能力持续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是建立在能够稳定盈利的基础上。在良好的政策和市场氛围引导下,盲目的低水平扩张是不会再出现了。另一方面,光伏补贴电价将来肯定会持续下调,这种终端的盈利压力会传到到制造端,制造企业在政策和需求两头影响下,只有帮助终端客户降低发电成本。对客户实现这种帮助,并不是靠降低产品品质来实现的,因为品质的瑕疵必然会带来更大的成本增加。对组件企业来讲,要通过品质的提升和转换效率的提升来分摊每瓦投资,从而帮助客户早日摆脱补贴依赖,才能取得长久发展。
- [责任编辑:tianyawei]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