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15年,盈利水平的持续下滑,导致整个钢铁行业陷入大面积亏损当中。但与此同时,中国钢材出口总量首次突破了亿吨大关。对于内需疲软的2015年来说,出口的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钢材严重供大于求的压力。那么2016年,中国钢材出口行情又将如何演绎呢?
笔者认为,2016年中国钢材出口依然会处于高位,但是很难再像2014年(50.5%)和2015年(20%)那样保持高速增长。贸易摩擦的增多,加之国际钢材整体需求放缓,2016年,中国钢材出口将面临不小的压力,因此,延续高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中国钢材出口增速的放缓并不意味着2016年中国钢材出口量会因为2015年出口创下新高后失去增长动力而快速回落。因为虽然阻力变大,但是我国钢材出口的优势依然存在:
第一,人民币贬值压力犹存,出口价格优势集聚。
在过去的2015年,中国钢材之所以能够横扫海外市场,价格优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而在当下的2016年,为了对冲美元带来的压力,人民币依然有不小的贬值空间,因此,价格优势的利器依然还在中国钢铁企业手中。
截至3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127,较3月9日中间价6.5106回落21个基点。人民币汇率结束了之前的四连升,再度回调。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市场方面对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预期正在减弱,但是,短期内人民币同样不具备持续升值的基础。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更是预计,2016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将贬值15%,达到7.3左右。因此,综合来看,2016年,考虑到缓解各方压力的需要,人民币依然有一定的贬值空间,而这将进一步强化中国钢材出口在价格方面的优势,进而支撑钢材出口量稳中有增。
第二,局部需求亮点为出口平稳运行注入“强心剂”。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发布的报告称,2016年全球钢材需求总量为14.99亿吨,同比下降0.9%。需求的整体下滑必然会影响到中国钢材出口总量。但在笔者看来,在中国钢材集中出口的区域,钢材需求量实际并未出现大幅度下降,相反还有所增长。因此,全球钢材需求总量的缓慢下降对2016年中国钢材出口的冲击并不大。
笔者在梳理2015年涉及中国钢材出口的59起贸易摩擦的过程中发现,来自美国的有16起,墨西哥14起,澳大利亚14起,欧盟15起。受此影响,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钢材出口下降明显。与此同时,针对非洲、东南亚、中美洲、东欧地区的钢材出口量则在逐渐增多。而在全球的钢材需求版图上,北美和欧盟等地恰好处于需求下降通道上,而非洲等地则处于钢材需求的上升通道上。以非洲市场为例,2015年,当地钢材需求增长了5.2%;2016年,随着非洲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钢材需求量自然也会水涨船高。考虑到非洲薄弱的工业基础,钢材很难自给自足,更多需要进口,这将给中国钢材出口提供新的机会。
第三,“一带一路”建设为钢材出口提供持续动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2015年火了一年的“一带一路”战略在2016年仍将推进。举例来说,“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铁路合作就蕴藏着不小的商机。
截至3月10日,中国对外合作的铁路项目共有4条: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到万隆的高速铁路、中泰铁路、中老铁路和匈塞铁路。此外,莫斯科到喀山的铁路也已经提上日程。考虑到合作地区的钢铁生产能力和产品结构,要想完成上述铁路项目建设,更多的钢材需要从外部输入。中方承接的项目,自然在采购上利好中国钢材出口。毕竟以项目建设带动钢材输出和产能转移也是中国缓解国内产能过剩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笔者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蓝图的逐步落地,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建设仍会释放不小的钢材需求,这将对中国钢材出口形成利好。
第四,出口政策调整对钢材出口的影响有待观察。
诚如上面所述,在多种利好的作用下,2016年中国钢材出口形势依然可观。但出口政策的变化则为2016年中国钢材出口带来了变数。有消息称,目前,中国海关总署和特钢行业部门正在为一些合金和特钢品种编制新的海关编码,主要涉及弹簧钢、齿轮钢和轴承钢。据悉,仅含有铬等微量元素的钢材品种可能会从特钢品种中剔除出来,这样,单纯含微量铬等元素的钢材品种将不再享受9%~13%的出口退税。
据统计,2015年1月~11月份,不属于特钢范围的“含铬”类钢材出口量约为3500万吨,约占钢材出口总量的35%。一旦该项政策取消,短期内必将对中国钢材出口造成不小的影响。但是,联系到2015年含硼钢材退税取消对钢材出口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出口政策的调整对钢材出口的影响只是暂时的,钢铁企业会根据政策的变化及时找到对策,并做出相应调整。因此,即使2016年中国取消含铬钢材的退税,预计对钢材出口总量整体影响也不会太大。
简而言之,2016年,中国钢材出口最大的阻力来自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但正如上面论述的那样,中国钢铁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出口流向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因此,预计2016年中国钢材出口总量不会出现大面积下滑,依然会维持在1亿吨左右。
- [责任编辑:Chen Zhen Seng]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