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12万亿元,同比下降8.8%。其中,进口9302亿元,同比下降8.6%,降幅较上半年收窄6.9个百分点;出口1.2万亿元,同比下降8.9%,较上半年同比逆势扩大9.8个百分点,较6月份同比逆势扩大10.9个百分点。造成7月份出口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一、高基数是7月出口增速下降的短期重要原因
去年7月出口增速14.5%为年内最高增速,出口总额高达1.3万+亿元,居历史单月出口金额第三位。在高基数效应下,今年7月出口增速被拉低。从环比来看,今年7月出口额比上个月增加183.4亿元,并未下降。由于去年下半年每个月出口额基数均超过1.2万亿元,因此今年下半年出口增速都将受到基数相对较高的影响。剔除去年同期高基的因素后7月份出口下降的幅度仍处于正常波动范围。
7月份出口较大幅度下降,除了去年同期异常增长垫高了基数之外,还有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长时间升值、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国内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产业和订单转移等因素的长期影响。
(一) 月人民币汇率水平创21年新高7
7月份人民币有效汇率创自1994年以来最高水平。7月份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为127.5,环比上涨1.2%;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32.1,环比上涨1.6%。人民币实际与有效汇率创下21年来新高。2014年6月到2015年7月,跟随美元升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升值12%,人民币汇率调整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贸易国经济造成明显影响,给中国出口带来巨大压力。
(二) 外需疲弱影响外贸稳定增长
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数据来看,7月中国对美国、日本、欧盟、香港、韩国的出口额同比分别下降了1.8%、12.3%、12.5%、14.8%、8.6%。分别由去年的同比出口正增长转为今年的出口负增长。通过贡献率对比发现,香港、欧盟、日本、美国等是拖累我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地区,拖累我国出口增加占比分别为29.6%、22.1%、7.6%、3.1%。同时据主要出口国的制造业PMI数据显示,除美国等少数国家经济复苏之外,欧盟、日本及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都在艰难中运行,我国出口仍然要在疲软的状态下运行。
从出口商品贡献率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服装及贵金属是拖累出口增加的主要商品,拖累出口增加占比分别为38.7%、18.4%、13.8%、11.8%,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同比分别下降8.7%和9.2%。
2015年7月我国6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46%机电产品出口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2015年7月我国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的企业中外资企业分别为67.1%和55.2%。我国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的快速发展是以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利用我国的低成本优势对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低的加工装配环节进行短暂的加工。随着周边国家的制造业快速崛起,我们在加工贸易低成本上的优势在逐渐消失,珠三角制造业正在形成撤离潮,外资企业或大型加工企业由以前的单个企业外迁变为纷纷以集团抱团形式或整体产业链形式外迁,如富士康决定斥资50亿美元在印度建厂10至12家,三星斥资越南建厂等。
以上综合原因分析,虽然7月份出口总值下降幅度较大,但是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区域布局结构等都在优化中,剔除高基数的原因,7月出口下降仍属于正常波动范围。
- [责任编辑:tianyawei]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