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讯:近日,工信部公布今年首批炼铁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其中,涉及炼铁企业44家、炼钢企业30家,钢铁业共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达4686.1万吨,5家上市公司6条生产线榜上有名。
事实上,我国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由来已久。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刘振江认为,金融危机之前,虽然产能略有过剩,但基本能够被市场消化。可是,金融危机之后的2009-2011年间,我国钢铁产量增长了2亿吨,这也为目前钢铁企业的产能过剩留下了伏笔。
刘振江在2014年3月29日(第五届)中国钢铁规划论坛上谈道:“钢铁行业遭遇到2000年以来最差的第一季度。”据统计,1月份,我国钢铁行业重点企业亏损额为11.3亿元,亏损面达43%,创历史新高,2月的亏损额则进一步扩大,超过17亿元,中钢协的钢价指数显示已经下降至95点,这是20年来最低。
近几年,关于钢铁产能过剩问题,高层不断出台相关政策进行调控,然而,钢铁行业似乎陷入了越调控越过剩,越过剩越生产,越生产越亏损的“囚徒困境”。
“我国既是世界第一的钢铁产能大国,也是世界第一的钢铁产量大国。但在产能利用率低,产能过剩严重的情况下,我国每年仍需进口超过千万吨的钢材,来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中高端市场需求。"低端过剩、高端不足"是我国钢铁业现状的生动写照。”生意社钢铁行业分析师何杭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钢铁低端产品粗钢和螺纹钢产能过剩,精钢和特钢却要从日本和德国进口。数据显示,我国精钢只占世界产量的2.2%,而日本占到70%。
关于当前我国钢铁产品不匹配的原因,前瞻网产业研究院分析师杨明靖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一些钢铁企业放弃了钢铁的主业,不把资金放在产品升级研发方面,而把资金投入到其他领域,大而不精的多元化发展导致目前高端产品还要依赖进口。
据中钢协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在74.9%,而2013年却再次下滑至72%,国内产能过剩情况加剧。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国内知名大型钢铁企业技术总监助理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中国钢铁产能已经超过10亿吨,而国内市场需求量只有7亿吨。在2008年以前,由于当时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钢材市场供不应求,而现在国内大型钢铁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唯GDP论,放手扩张产能,而忽视了技术的创新,重复性产品线建设很多,导致现在低端产品产能完全过剩,而高端产品还得依赖进口。”
来自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累计进口钢材1407万吨,同比增加3.1%。2014年上半年累计进口钢材723万吨,同比增长6.1%。钢材进口量却日渐增加。
在进口的钢材数据中,板材仍旧是进口量最大的品种,占比基本上在85%。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进口板材就占比了全部钢材进口量的83.87%。且在进口板带材中,附加值较高的镀层板、冷轧薄板带、中厚特带钢、合金板和电工钢板的进口量排在前5位。这些进口钢材品种主要用于大型及超大型变压器、高档汽车、高档家电、风电、核电等领域。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产能过剩也不只是绝对过剩,还存在着结构过剩。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较低端的钢铁产品,例如铸铁管、不锈型材、螺纹钢等基本保持在末尾,从产品分类结构上看,低端、粗加工领域产能过剩,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领域产能不足。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特种钢材依然依赖进口。
尽管我国钢铁企业目前遭遇重重困难,但并不能因此否定我国钢铁在困难面前的种种努力。努力之中,也似乎让我们看到了钢铁业的曙光和希望。
何杭生告诉记者,当前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正在逐步化解,2010年以来中国已经淘汰累计炼铁落后产能8500万吨,炼钢落后产能5700万吨,而按照预定目标,2013-2017年需要压缩钢铁产能8000万吨,2014年将淘汰钢铁能力2700万吨。所以未来钢铁行业的低端过剩局面或许会不复存在;另一方面,我国钢铁企业正在绿色的转型升级,多数钢企走出去战略实施效果良好。
记者注意到,7月8日美国《财富》发布了2013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新上榜的企业增至89家,其中多分布在钢铁、能源、金融和化工领域,其中本次上榜的钢铁企业就有7家榜上有名,钢铁行业在高端产品中的不足似乎在逐步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在钢铁整个企业普遍处于不景气的状态下,也倒逼国内一些钢铁企业不得不拓展思维另寻路径。
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在“第七届中国钢铁物流合作论坛”上曾表示,目前工信部跟踪的钢铁电商已达到30多家。钢铁业B2B是所有B2B中发展最快、最耀眼,也是最先走向成熟的一个行业。
记者了解到,国内某钢铁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采取了环境工程战略,2013年,良好型和尖端型的绿色产品的销售一度达到600万吨,产品比率为33.86%,毛利贡献率为45.04%,分别比2012年提升了7.26%和10.16%。
中国钢铁在历史发展中,取得过成绩,也遇到过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路在何方?还需继续探索。
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行业研究员林敏良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钢铁企业要想走出困境,未来需从6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完善行业制度,加强行业管理,提高产业集中度;二是改善产业结构,继续淘汰落后产能;三是以市场为主体,积极消化钢铁产能;四是企业联合“走出去”,保障铁矿石供给;五是加强钢铁行业与下游行业合作;六是增加环保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林敏良虽然例举的每一条措施简练,但是几乎囊括了所有方面,但是每个企业的问题似乎又有着不同,这就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未必完全一致。
“每个企业为了突破重围,极力推行品种钢的结构升级,但是品种结构升级不能盲目攀比,必须立足在区域市场终端客户的调研基础上才能推行,并且结构升级还需要一定的技术储备以及可持续支撑的产能设备、研发资源、研发人才、产品发展战略、市场竞争策略等。”国内某钢企技术总监助理告诉记者,企业需要构建自己区域市场的主导地位,现在钢铁在全国每个省都存在产能过剩,所以能否牢牢占据自己区域市场的主导地位至关重要;企业需强力推行以营销为龙头的“销研产”一体化,持续提升战略主打产品的市场占比以及盈利能力?
在当前钢铁普遍过剩亏损的大环境下,钢铁企业还需充分、客观地估量自己,找到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一条特殊之路。(中国产经新闻)
- [责任编辑:Sophie]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