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组成中国钨业“欧佩克

何时组成中国钨业“欧佩克

  • 2006年02月17日 00:00
  • 来源:中国铁合金网

  • 0
  • 关键字:钨 论坛
[导读]视点:20多年来,虽然世界的钨库存量并没有增加,但世界性的供求矛盾并不十分突出,钨价长期在低位徘徊。这说明,作为产钨大国,中国钨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视点:20多年来,虽然世界的钨库存量并没有增加,但世界性的供求矛盾并不十分突出,钨价长期在低位徘徊。这说明,作为产钨大国,中国钨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存在严重缺陷,我们对钨价的估值严重偏低。而2005年钨价的历史性回归,显示了中国钨业界以空前团结的行动保护国家资源的决心,同时也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是有能力调控国际钨价的。
    2005年的中国钨业,迎来了25年来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的钨价结束了自1980年以来的长期下跌、低位徘徊局面。新年一过,钨价就冲破长期的价格枷锁,奋力向上,短短4个月,钨精矿价格突破10万元大关,最高达13.5万元/吨,APT的出口价格达到265美元/吨度,国际钨价走势更是不肯回头,一直稳步推高。
    钨价的历史性回归,显示了中国钨业界以空前团结的行动保护国家资源的决心,同时也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产钨大国,中国是有能力调控国际钨价的。
钨价回归的启示
    钨资源枯竭,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供需缺口,中国钨业民营经济的壮大,政策性因素带来的采选成本上升,以及钨价长期偏离它的稀缺性价值,这些都是2005年钨价报复性上涨的基础和恢复性上升的内在原因。
    但是,光有客观基础是不够的。商品的价格本身是一种主观属性的事物。它包含着人们对其价值的认识和价格上升的预期。
    笔者认为,2004年12月21日赣州市政府召开的赣州钨业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使占钨精矿产量2/3以上的江西采选生产企业,对钨资源的稀缺性、宝贵性价值有了共同的认识,对钨的价格远低于其价值、钨价将恢复性上升,形成了共同预期。正是这种共同意志,促使2005年的钨价一改长达25年的下跌颓势,恢复了钨作为“黑色金子”的应有地位,也使赣州乃至中国的钨矿山,摆脱了抱着“金饭碗”而长期亏损、关闭破产或难以为继的困难局面。
    “欧佩克”是中东石油输出国的组织。应该说,赣州钨业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是一次小小的“钨业欧佩克”会议,是一次没有行业约束力、但有共同意愿的“欧佩克”行动,它对国际钨价的回升以及中国钨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研究中国钨业和钼业的产业链和经营链的历史构成及其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国内从事钼原料和出口氧化钼、钼铁生产的主要有5大钼矿,其产量占全国的90%,其中金堆城钼业公司和河南栾川钼业公司的钼精矿产量占全国的50%。在2002年至2004年,国际钼价飞涨的情况下,占世界钼贸易量30%~40%的中国3家钼矿生产企业(2家由于安全事故清理整顿),很好地协调控制了产量,促进了国际市场钼价的长期坚挺。而中国的钨矿采选企业小而多、小而散,难以形成共同意志,难以控制产量和维护钨矿价格;而且,中国的钨品以出口为主,APT、钨粉、硬质合金和钨丝等加工外贸量相对大而集中,且出口许可证又掌握在少数加工和外贸企业手中。对钨矿价格的涨跌和供应的紧张与否,原料生产企业和加工外贸企业的价值取向往往是不同的。加工外贸企业一般偏向于获取廉价的充裕的原料,当钨矿价格上涨时存在限价收购的倾向,而钨价下跌时存在压价收购的倾向。长期以来,中国钨产业的这种生产经营格局,使加工外贸企业明显形成了价格联盟,钨矿价格稍涨,就开会协调价格,统一限价收购。因此在钨精矿的定价权上,中国的采选企业大部分时间处于弱势地位。这是中国钨价25年来长期下跌,低位徘徊的重要原因,也可以说是中国“钨价不涨”之谜底。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改变。章源钨业、江钨集团、跃升公司等原料生产企业在向加工外贸业发展,而中国五矿、株硬集团、厦门钨业等外贸加工企业在向原料生产业延伸。采、选、冶、加工、外贸大型联合企业的产生和增多,将使原来价值取向不同的企业集团的利益,逐步趋向于一致。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钨消费量大幅度上升(已接近全国钨产量50%),也使掌握出口许可证的企业对钨价的控制力降低。阻碍钨价回升的因素正在渐渐消失。
钨精矿价格的估值问题
    近20多年来,我国以职工下岗国家补贴以及矿山倒闭的代价为世界提供了80%以上的钨资源。中国的钨资源已开采一半以上,可供开采年限不足15年。如果继续容忍钨价贱如土,不对钨的价值做出正确估价并采取正确一致的行动,使钨矿恢复其合理的价位,这将是中国矿业史上的最大遗憾。
在研究未来钨精矿价格的走向和估值问题时,我们必须同时考虑下述影响因素:
    (一)钨精矿的真实成本
    由于钨价长期低迷,中国钨矿山全行业长期亏损,矿山生产和职工生活难以为继,生产要素和生活要素均降至极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采选企业钨精矿生产的计算成本是不全面的,不合理的,甚至是扭曲的。按照合理的构成参数计算,钨精矿的真实成本应在5万元/吨以上。目前钨精矿生产应当补算和增算的成本项目主要是:
    采矿权购入成本:按每吨钨金属储量采矿权购入价3000元,采选回收率50%计算,考虑到一次付清的银行货款利息,可使每吨钨精矿成本增加6000元。
    国家收取的资源费成本:我国对稀缺性资源费的收取偏低,至少可使每吨钨精矿成本增加5000元。
工资成本:我国钨矿采选工人的工资偏低,多为每月1500元/人。即使参考钢铁冶炼和有色金属冶炼等重工业工人的平均工资计算,也应在每月2500元/人左右,以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年3t钨精矿计算,可使每吨钨精矿成本增加4000元。
    健全和提高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水准的成本:可使每吨钨精矿成本增加500元。
健全和提取正常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安全生产、后续资源勘探的成本:可使每吨钨精矿成本增加5000元。
    对环境和生态破坏应承担的社会成本:可使每吨钨精矿成本增加2000元。
以上几项合计,每吨钨精矿应补算和增算的成本为2.25万元。目前,大多数国有钨矿山计算的成本为2.8万~2.9万元。两者合计,我国合理的钨精矿成本应为每吨5.15万元。
    (二)钨的用途和稀缺性程度
    钨的稀缺程度比钼严重。钨的可供开采年限比钼少,按照储量计算,中国和世界钨的保有年份分别为12年和31年,而钼分别为30年和38年。由于钨特殊的性能目前还难以用其他金属替代,因此,中长期的供求矛盾显而易见。而作为稀缺性资源,其价格是不能仅以成本来定价的,而是应以其用途和稀缺程度来估价的。钨的高技术产品可以不断开发创新,而钨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国外生产的高端钨产品加工成本并不高,而每吨卖价几百万元,其巨额利润的空间显然与低廉的钨矿价格分不开,具有相当的不合理成份。
    (三)社会对稀缺资源的估价水平
    当某种金属价格偏离其价值时,我们可以从其他金属的比价关系上找到价值参考标准。1980年,不属于稀缺资源的铜的价格为5000元/吨,铝的价格为2200元/吨,而目前铜价4.2万元/吨,铝价2.0万元/吨,价格均上涨8倍以上。而同为稀缺资源的高熔点金属钼,上世纪90年代初还与钨价相差无几,可目前氧化钼的价格(以钼含量计)高达53万元/吨。氧化钨的价格(以钨含量计)仅为25.3万元/吨,不足钼价的1/2。即使经历了2005年的大涨,钨精矿的价格以目前160美元/吨度计算,仍然比1977年的171美元/吨度低6.4%。
    笔者认为,钨的价格应该超过钼的价格,即使按目前钼的价格计算,钨的合理价位应在每吨20万元左右。
    建立良好的钨品价格形成机制
    钨价回升对中国有利,对中国钨业的发展有利,对中国的经济战略安全有利,也对全球资源的节约有利。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邹家华同志说:“希望钨业协会能够成为一个像欧佩克性质一样的组织。”我们应该发挥钨业协会的作用,建立良好的价格形成机制,维护钨价稳步升高。20多年来,世界的钨库存量并没有增加,如美国的国家钨储备从20世纪70年代的10万吨下降到3万吨,而前苏联俄罗斯的钨库存已经为零。可是,世界性的供求矛盾并不十分突出。这说明,中国钨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存在严重缺陷,我们对钨价的估值严重偏低,对国际钨价的调控不力。
    为建立良好的钨价形成机制,为此,笔者建议:
    严格执行国家对钨矿开采、钨品生产和出口实施严格的总量控制的政策。供求关系是价格形成的主要因素。如果追求短期利益,盲目扩大采矿量,其结果必将相反,难以发挥我们的资源优势。
    必须由钨精矿生产企业组成中国的钨矿业“欧佩克”,形成钨原料生产企业利益共同体,实行严格的行业自律政策,限量开采,避免低价竞销。2002~2005年国际钼价飞涨的经验表明,只要供应量略低于需求量2%~5%,钨价也会成倍甚至成10倍的增长。
    推动采选冶加工企业进行大规模整合,形成若干个大型钨精矿生产企业和采、选、冶、加工、外贸联合企业。使钨业生产和经营企业利益趋于一致,建立起钨价形成机制的最佳产业形态。
    当供求失衡引起钨价下跌时,国家应增加战略储备,作为国家储备的补充。除此之外,还可鼓励民间资本储备,发挥民间资本对钨的蓄水池作用,藏钨于民,保护钨价。
    钨价回归有利中国钨业和赣州钨业的发展
    中国钨的储藏量、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而赣州的钨精矿产量又占全国的36%。因此,钨价的上升不但对中国和赣州的经济发展有利,对全球的钨资源保护也有利,这是不容争议的。
    归纳起来,其有利的方面主要在于:第一,为钨业企业加快产业化升级,发展高端产品积累了资金。第二,有利于节约资源,促进钨业的技术进步。只有价贵,才会节约。钨价回升,将促进钨生产各环节金属回收率的提高,促进采选尾砂和钨渣等二次资源的回收,并推动钨产品质量和性能的提高以及节约型产品的开发。第三,经济效益的增加为环保工艺和措施的落实推行,为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环境,提供了资金保证。第四,有利于社会稳定,结束了我国钨矿山长期亏损,矿山生产和职工生活难以为继的局面。
    抓住机遇,促进赣州钨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钨价的回升,使采选冶企业的效益大幅度增加,使过去因为成本和经济原因不能回收的二次资源可以回收了,不能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以解决了。这为政府实行严厉的环保政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此,笔者建议:
    (一)据测算,历年来各钨矿山采选尾砂,以及20世纪70~90年代的高品位冶炼钨渣中,可供提取的钨金属量高达20万吨。我们应制定技术、环保和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对这部分钨的二次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回收。应加强对所有采选矿山的环境治理工作,严禁选矿尾砂的流失,实现选矿废水的闭路循环,保护矿区的生态环境。
    (二)赣州市的APT生产能力已达到4万吨,这表明,将向我们的母亲河——赣江,每年排放40吨砷元素,1.8万吨NaoH和6400吨氨。而这些问题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不但是可以解决的,而且可以实现环境治理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为此,希望政府在有关企业强制推行下述技术:1.黑白钨混合冶炼技术。这样可使砷的排放降低80%~90%,达到全市每年整体排放6吨砷的目标,并可节约废水处理所需的石灰费用。2.结晶氨尾气的回收技术。可使每吨APT液氨消耗由80kg降至35kg,NH4Cl单耗降至330kg,每年可减少氨氮排放量3400吨。3.APT结晶母液脱硫和返回使用技术。可使每吨APT NH4Cl消耗降低50kg,每年可减少氨氮排放量640吨。4.钨精矿碱解过程降碱技术。可使每吨APT片碱用量降至400kg,每年可减少1.4万吨NaoH排放量。
    关于对赣州钨业发展规划目标的建议
    钨价的历史性回归,使赣州钨业经济不断壮大,企业发展的资金日益雄厚,也为赣州钨冶炼加工业的科学技术进步奠定了经济基础。不少钨矿企业在2005年度因钨精矿涨价带来的收益高达1亿~2亿元,如何用好这笔资金,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是关系到赣州钨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制定赣州钨冶炼加工业的发展规划。笔者建议,赣州钨业发展的中短期目标应为:
    (一)三年之内,使赣州的APT冶炼水平整体达到章源钨业即国际一流的水平。以黑钨矿为原料生产APT,金属回收率达到97.5%,黑钨精矿单耗达到1.39t/t·APT;以白钨矿为原料生产APT,金属回收率达到96.5%,白钨矿单耗达到1.41t/t·APT;片碱消耗降至0.40t/t·APT,氯化铵消耗降至280kg/t·APT,液氨消耗降至35kg/t·APT。
    (二)五年之内,重点培育1~2个钨粉、碳化钨粉质量水平达世界一流的骨干企业。实现14管还原炉、高温钼丝碳化炉温控系统的自动化,并采用最先进工艺,生产出纯度高、粒度控制精确、分布范围窄、规格齐全的高性能钨粉和碳化钨粉。
    (三)八年之内,培育出能够生产中高档硬质合金和钨丝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硬质合金和钨丝生产企业各1家。
    赣州钨业应该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高水平钨业生产基地,为国家和全球做出更大的贡献。而实现上述目标,不但需要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需要研究和引进高新技术,更需要赣州钨业界坚忍不拔的努力。 (完)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