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毒化中国企业管理

“中国式管理”毒化中国企业管理

  • 2008年08月01日 15:24
  • 来源:

  • 0
  • 关键字:中国式管理
[导读]台湾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近年风行于大陆。"中国式管理"被认为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之道。

台湾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近年风行于大陆。"中国式管理"被认为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之道。

但是这样的说法在现实之中站不住脚。中国现代企业发展的30年期间,企业有多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中国式管理"而取得成功的呢?实际上,中国企业长大的过程,便也是中国管理热情拥抱西方现代管理理念及模式的过程。

中国企业管理者和国外企业管理者在对管理知识的掌握上已经非常接近,这是很多管理咨询顾问所感受到的事实。但在对管理理念的实践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罗兰贝格中国区副总裁吴琪前不久陪长虹董事长赵勇去莫斯科拜访长虹客户的经历,令他触动不小。他在俄罗斯碰到的企业家,他们头脑中的西方管理学理念是根深蒂固的,比如有些企业家虽然有很多业务,但讨论的是他们自己在未来的核心能力,并谈到将非核心业务处理掉的打算。一些俄罗斯企业家为了自己企业的国际化,尽可能地不说俄语,改用英语交谈。这些俄罗斯企业家不仅在管理理念,而且在实践上已经很现代了。同样的情况在中国企业家身上还比较少见。

中国企业家在知识和实践上的差距是比较明显的。比如虽然差异化战略等词汇被很多企业家挂在嘴边,但中国企业打价格战的习惯依旧故我。在增长这么快的市场里,为什么都不能找各自挣钱的领域呢?为什么不能等到不得不竞争时再竞争呢?基本的道理虽然都明白,但整个企业组织还是容易受到惯性势力的推动。

在前苏联计划体制废墟上成长只有十几年的俄罗斯企业家,怎么在现代化管理思维方面比中国企业家更强呢?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增长模式。中国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投资导致的。而俄罗斯的增长大部分是由私人企业投资来推动增长的。一些企业在不停的投入,他们的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健康程度高于中国,尽管速度可能更慢。而且总体而言,俄罗斯市场上的竞争方式相对更加西化。

中国一些企业管理者过多强调中国企业的本土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他们从理念上、管理上进一步地现代化,进一步地与国外更有竞争力的企业接近。竞争力最终是来自你内部体系的支撑,而不是说,你的产品价格比别人低就能解决问题。

在所谓的"金砖四国",在现代化管理理念和实践能力方面,中国是相对落后的。

在强化企业竞争力过程中,市场环境多大程度上允许企业按照更先进的理念方式去运作?在这方面中国不能不说存在着问题。如果中国环境太中国化,没办法让中国企业以先进的方式得到发展,这对中国企业未来的国际化都是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所谓"中国式管理"的提倡,是一种毒害行为,而不是有益于中国企业提高管理能力的行为。

先应该把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彻底拿过来。像张之洞那样主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结果很失败。日本彻底地拿来,日本现在反而有自己的模式。只有彻底地拿来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产生一些所谓"民族"的东西。如果老是"我们中国人怎么怎么样",总是有保留地拿来,急于去创造中国式的管理模式,往往欲速则不达。

现阶段中国企业的管理任务还是学习国外的理念与方法,并与本地情况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个方案。当有成千上万个方案时,成千上万个点就能连成一条线,这时可以倾向于指出,什么地方是要注意的,什么指标要考虑本地特色,这些有倾向性的点与国外不一样,这时才能说什么叫中国式管理。

现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值得总结的管理点太少,而且推进国外的理论和方法也还不够。现在中国企业的管理者们,还没有谁能代表中国式管理。大家现在还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如果说张瑞敏代表中国式管理,这只是一个点,如果中国有100个张瑞敏,将他们的风格总结一下,也可能成为中国式管理。但问题是,中国目前找不出100个张瑞敏。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