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争辩中国机会 现在是股权收购好时机

经济学家争辩中国机会 现在是股权收购好时机

  • 2008年09月27日 10:43
  • 来源:

  • 0
  • 关键字:经济 股权 收购
[导读]

公认世界上最成熟、最完美的华尔街金融体系,一夜之间因为次贷危机的爆发而令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遭受全方位的冲击,继而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风暴之下,世界各经济体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只是受冲击的程度大小而已。在经济学家、专业人士反思华尔街金融模式、评估风暴危害的深度与广度的同时,日本的银行、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实施收购华尔街金融资产的步骤。那么此时,中国的海外投资模式和时机掌握应该拥有怎样的理性研判?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925日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还不具备当年日本的实力,不过中国的资本扩张应该可以开始了。这个进程通常都有一个周期,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现在很多媒体都在用抄底一词,他明确表示这样不好,有乘人之危之嫌。我们完全可以一面救助别人,一面也帮自己。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经济是一体的,此次金融危机不是美国政府一家完全能够抵御得了的。如果各国政府及资本市场不联合力量抵御,说不定下一个就轮到你了。

    他认为现在是一个股份收购的好时机,但要特别谨慎,因为金融资产风险大。相比于能看得见的实体投资,金融资产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中国还没有足够的海外投资的经验,所以要对每一步做非常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一定要谨慎考察资产本身的前期债务情况,考虑那些一旦从危机中缓过来,成长性和增长空间都比较大的资产项目。中国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成为美国的债权人,这其中的战略意义很重要。同时从经济意义上讲,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中美贸易之间顺差过大,中国承诺弥补这一顺差,购买美国债券与解决顺差有连带关系,以示中国看好美国的长期发展。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也认为,投资美国市场不失为中国的一个选择。其实目前的确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因此在预期金融危机不会影响实体经济、美国经济在未来仍有前途、投资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仍能保持在5%的前提下,继续投资美国国债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投资政策。但同时要注意到投资的地域、领域都应该有所扩大,做大多元化投资,比如与挪威、瑞典的自贸区谈判、投资欧洲的实体经济等,最终从金融领域进入实体经济。

    她同时提醒,投资美国最关键的是同次贷相关的资产最好避免触及,这部分资产已经被市场彻底看贬,风险性太大。如果是好东西,美国人自然会自己买走,因此一定要仔细观察。目前美国商业银行市值受金融风暴影响,下滑比较严重,在能够做出好的研究与分析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介入。对于受金融风暴波及的其他行业的好公司的好股票,我们还是可以介入的。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25日在回答《华夏时报》记者有关中国投资海外策略的问题时表示,在目前的复杂情况中的确蕴含着机会,如果把握得好、操作得好,并不是没有投资的可能。但首先需要明确两点:第一,我们要对介入的对象有充分的了解与分析,并考虑好介入这类资产后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是否有应有的效用。正如日本金融机构目前正积极介入华尔街,是因为日本金融机构想进入华尔街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已有了完整的规划,目前正好可以把握时机,腾空而入。我国也要充分考虑周全的计划,并不要为了进入华尔街这一个面子而盲目介入,任何时候都是利益最为重要。第二,我们的谈判能力亟待提高,我们一定要坚守适合我们利益增长与未来发展需求的适合价格与条件,拥有更多的独立性与决策权。

    现在华尔街遭受风暴波及的金融机构,纷纷看好有中国政府背景的主权财富基金,对此,夏业良却表示不赞同成立国家主权基金。他认为,把国家庞大的外汇储备交给国家的官方主体去投资,这样的风险很大,一旦主体的决策失误,其损失几乎是难以挽回的。他主张分散投资更好,比如把这些资金分散到1000家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的中小企业。分摊投资意味着分摊风险,每个企业都对自己的经营收益风险进行严格监控。否则,国家的监控相对是比较弱的,过去国有资产的流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不要动不动就国家投资主体出面,不要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