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讯:下调2014年财政增速、保障民生支出、压缩“三公”经费、全口径管理好财政资金……2014年年初,各地“两会”陆续召开,地方政府在绘制改革路线图时,用心打造财政预算“大账本”的关键点引人关注——
多省份下调财政收入增长目标
与不少省份下调今年GDP增速相一致,各地财政收入预算增速的预期,也普遍低于2013年。山东省今年GDP增长目标,相较去年目标下调了0.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则下调了1个百分点。江苏GDP和财政收入增长目标均下调1个百分点。
“我国目前正处于结构性减税时期,税收收入受到影响是正常的。而且随着清理非税收入的推进、基金管理的规范化,地方财政收入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告诉记者,随着营改增等较大力度减税政策实施,以及图书和动漫产业税收减免等新政策陆续出台,减税效应将持续显现。
民生支出力度不减
在不少省份调低2014年GDP增长目标的同时,各地财政收入用于民生的比例依然不低、力度依然不减。
2013年,财政支出总量和增量的八成以上用于民生及相关事业。这是今年山西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晒出的民生“账单”。据了解,2014年山西省的民生工程将进一步优化。比如,整合资金,增加投入,大力支持实施贫困人口异地搬迁计划,解决18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政府补助标准由人均280元提高到320元等。
白景明表示,2014年各省区市纷纷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力度,是近年来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的政策延续,也体现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的改革思路。
“三公”经费下降明显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政府就得过“紧日子”。与民生领域投入不断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各地财政预算中“三公”经费“瘦身”明显。
对于“三公”经费的压缩,各地政府纷纷表态,明确划定“三公”经费预算的下降比例,比如广东、北京、湖北、山东、江苏、河南、浙江等省份经费预算降幅在5%至30%不等,其中浙江省压缩幅度达30%。
“应以连续性的视角看待‘三公’经费,不能只看今年压缩了多少,应该看最近几年连续压缩的比例。也许今年只是一个小数字,但几年下来也许会是非常大的压缩力度。”白景明说,各省区市压缩经费的决心,体现了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正逐步走向现代化。
全口径预算管好“钱袋子”
政府过好“紧日子”,不仅体现在压缩经费,还体现在资金管理水平上。各地政府纷纷使用提高全口径预算和绩效管理水平,为管好“钱袋子”做准备。
在上海、江苏等多地,今年都逐步实行了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新机制,预算报告集齐了“四本账”——政府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基金预算。以前只公布税收的来源和去向,有了全口径预算,更多账单就能一目了然。
“钱给A是浪费,给B就是雪中送炭,这种科学的选择需要大量前期的调研和论证。”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怡建说。
保障财政资金安全使用
由于各地债务结构、流动性压力都不尽相同,出台的化解方式也有所区别。云南省两会上明确提出“严控新增债务,化解存量债务”。陕西省提出,实施乡镇财政体制改革,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当地方债务风险扩散开来,有两种方式来填补资金。一种是借债修建的高速公路等设施,有自营收入可以偿还一部分,但是收入通常较少;另外一种就是依靠税收收入来偿还。因此,控制好债务风险,就不会占用太多税收收入,减少资金对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投入。”白景明说。(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铁合金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均不得擅自拷贝或转载,否则视为侵权,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特此郑重声明!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