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近日数据显示,9月CPI同比上涨3.1%,创7个月新高,超出预期。分项指标中,食品价格上涨6.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98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的CPI数据引发了市场投资者的担忧,虽然这个数据受双节假期以及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但重回3时代的数据也预示着温和的通货膨胀也许即将到来。
通货膨胀,一个在20世纪使用最频繁的经济用词,自进入新世纪初以后一度变得沉寂。但面对全球经济不断出现的危机、基础性资源的相对匮乏以及人口总量的持续增加,政府层面和社会各界对通货膨胀趋势的关注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尤其是近些年来,消费价格指数的不断攀升切实加大了人民生活的成本,虽然具有滞后性,但每次数据的公布都会引来金融市场的一阵骚动,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更加关注通货膨胀数据,并且利用数据对商品期货价格的波动进行提前的预判。
通货膨胀和大宗商品走势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预期加快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最终形成实际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钱币贬值,人们为了规避风险会把现金和存款用来兑换成硬通货,而兑换来的硬通货绝大部分都会去购买生活必需品(例如:大米,油,玉米等),从而又促进了这些商品价格的上涨。
通货膨胀之后,通常都面临货币紧缩政策。各国央行通过再贴现,窗口指导和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手段来回笼资金。而国际上的热钱经过短暂的避险之后,很大部分会流出金融市场以投资实业。这样使得大宗商品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迫使价格下挫。
自1971年至今,大宗商品出现过两轮大幅上涨行情都是由于恶性的通货膨胀所引起。第一轮是在1971-1980年,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处在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后的“滞涨”时期,经济停滞不前,增长缓慢,而通货膨胀严重,导致商品的暴涨。CRB指数由1971年9月末的96.8点上涨到1980年11月的334.8点,上涨幅度高达246%。而其中原油由3美元一桶上涨到1980年的40美元一桶,黄金则从35美元/盎司上涨到了850美元/盎司。
而2003年以来,大宗商品再次出现暴涨,尤其是龙头品种原油,从1998年底的10.72美元/桶,上涨到2008年7月的147美元/桶,上涨幅度巨大。而这一波上涨表面上看是全球经济大幅增长带动需求增长引发商品上涨,但实际上更重大的动力在于全球资金泛滥导致的通货膨胀。自从9·11事件之后,美联储长期将利率维持在1%,相当于向全世界输出通货膨胀。因此,2003年大宗商品上演的这出超级大牛行情,是由经济增长和美元贬值充当导演。
从9月份至今,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日线图)仍然维持高位宽幅震荡格局,也是对现行CPI数据走高的一个有力支持。而后续的CPI数据是否能够持续平稳攀升,也是决定大宗商品价格能否有力突破前期高点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对于后期走势而言,笔者认为在今年年底之前CPI数据依然会温和上涨,持续维持在3%以上的可能性非常之大,有了数据的支持,日线图中大宗商品价格突破9月11日的高点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周线图上则将走出阳包阴并呈现逐步攀升的态势。
中国铁合金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均不得擅自拷贝或转载,否则视为侵权,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特此郑重声明!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