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讯:近两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可称全球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变化。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人民币作为全球支付货币的市场占有率,5月升至0.84%的纪录高位;当月,作为国际支付货币的使用量环比增长24.1%,同期其他货币增速仅为1.9%。
人民币在海外市场的攻城略地,超出了国内的想象。此前,中国金融决策层对待人民币国际化的态度较为保守,甚至没有将其列入金融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与之相关的国内制度建设,比如统一的人民币市场,也未进入到议程中。相比之下,海外市场的热情则显夸张。除已确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的香港,被传出有意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城市,便包括新加坡、台北、伦敦、巴黎及法兰克福等地。近日,随着中瑞自贸协定的签署,瑞士也计划与伦敦、法兰克福和巴黎竞争,成为欧洲的一个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而在大洋彼岸的多伦多,多家金融机构也于不久前与加拿大央行会面,讨论在北美建立人民币交易中心的事宜。
人民币国际化在海外市场受到高度欢迎,并不让我们感到意外。其实,早在中国政府表露出相关意愿后,海外市场便已摩拳擦掌,准备迎接人民币的到来。目前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与商品“走出去”的步伐也在加速,人民币在海外市场的需求日渐高涨,这是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最重要的动力。尤其在金融危机后,全球化的方向正面临逆转,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可能将成为主要的资本输出国。在此背景下,稍有远见的决策者,都会极力欢迎人民币的到来。
当前,人民币在海外市场的快速拓展,可能正遇到“幸福的烦恼”。与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主要目标相比,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流动性、产品和国际使用的程度,仍然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尤其是离岸市场的流动性,现在出去的人民币约万多亿,但分布在这么多国家和地区,应对大规模的支付,恐怕远远不够。据中国央行的统计,仅今年一季度,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就达到1万亿元,而且还在快速增长。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流动性缺乏,无疑将对国际化形成阻滞。在旺盛的需求下,很容易形成投机氛围,使得人民币更多成为投机炒作的标的,而不是拿来用于真实的交易。事实上,在以往“走出去”的过程中,基于人民币的投机与套利非常活跃,甚至对国内的金融秩序也构成了冲击——中国外贸进出口项下的套利交易,便是其中之一的副产品,去年底以来备受国内各界批评,并引发监管层的严肃治理。
近日,中国央行多位官员相继谈及了增加境外人民币流动性的事宜。7月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吹风会上,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谢多表示,要研究如何进一步拓宽人民币流出的渠道。谢多表示,由于此前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均停留在企业层面,要开始研究推动开展跨境个人人民币业务;而在今年初,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刑毓静也在一次公开论坛上称,今年央行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逐步开展跨境个人人民币业务。
从海外市场的进展,以及中国央行的态度转变看,人民币国际化似乎正在进入新的阶段。若称过去几年的发展,是“从无到有”;那么从今年开始,中国金融决策层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统筹,已经上升到“从有到多”的层面上了。在以往,要考虑的问题是人民币是否受欢迎,到底是(基于人民币单边升值的)投机需求,还是具有真实交易的背景;而现在,更多的目光可能将聚焦到,如何做大境外人民币,提高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流动性上来了。
在向海外输出人民币的议题上,中国央行有多种办法可以采取。最简单明了的当为货币互换,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央行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做出的最主要努力。6月下旬,中英两国央行签署了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200亿英镑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为人民币走向伦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2008年以来,中国央行已先后与20多个国家、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涉及规模超过2万亿人民币。
其他的办法还包括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等。去年以来,中国在资本项目开放上接连取得重要进展,接下来可能还会有一系列重要举措,比如前述跨境个人人民币业务等,令市场对人民币的国际化抱以乐观预期。
中国铁合金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均不得擅自拷贝或转载,否则视为侵权,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特此郑重声明!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