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贵州科学院院属贵州省新材料研究开发基地获悉,该基地研发的新型节能集约电解锰装备通过模块化、一体化设计,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显著降低能耗与污染,目前已在国内多家企业推广应用,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显著。
据新材料基地高级工程师胡志同介绍,该装备采用新型工程复合材料注塑成型,密封性好、不返酸、阳极泥产生量低于50kg/tMn,电流效率提升至80%以上,直流电耗降低超5%,全面达到I级清洁生产标准,被贵州省化学化工学会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
传统电解锰生产长期面临高能耗、高污染、效率低等痛点。该创新装备其“降碳、减污、扩绿、增效”的设计理念高度契合国家“双碳”战略,有效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目前,该装备已在四川平武锰业、岷江电解锰厂、宁夏天元锰业及吉利百矿靖西锰业投入应用。以单条年产6万吨电解锰生产线为例,年节电量达1650万千瓦时,节约电费约990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231.85吨。每生产一吨电解锰还可节约标准煤33.8公斤,减少二氧化碳137公斤,电解过程基本实现无氨水添加。通过与企业开展技术对接和定制化改造方案,该装备正逐步获得市场认可。未来,新材料基地将继续推进该成果转化与应用,助力电解锰产业实现绿色、高效和集约化发展。(贵州日报)
中国铁合金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均不得擅自拷贝或转载,否则视为侵权,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特此郑重声明!
- [责任编辑:jyt]



收藏
打印
信息快递
行业报告
期刊杂志
企业名录
短信彩信
数据定制
会议服务
广告服务
贸易撮合
企业网站建设















在线询价
联系方式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