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力拓集团的高管、政界人士和媒体代表乘坐包机飞抵西澳大利亚州腹地的皮尔巴拉机场,下机后映入眼帘的只是一座被烈日烤得发烫的简陋棚屋,里面仅有金属探测器。摄像机开始拍摄,笑容在脸上绽放。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参加力拓集团“西部矿区”项目的揭幕仪式——这是一个年产2500万吨铁矿石的新露天矿项目。
但在这场盛大的仪式背后,一个更严酷的现实正悄然浮现:西区项目并非关乎增长,而是为了维持现有生产。
在皮尔巴拉——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产地——力拓公司正通过替换旧矿床来维持当前产量。曾助力澳大利亚避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造就亿万富翁并支撑中国城市化雄心的这一支柱产业,已不再繁荣——它正趋于平稳。在西方矿区项目剪彩仪式不到两个月后,一个更为低调的信号接踵而至。周三,力拓集团报告称,受铁矿石价格暴跌影响,其上半年利润创五年来新低。这一结果并非崩盘,但提醒人们裂痕正在扩大——而繁荣年代正变得越来越难以维系。
支撑澳大利亚经济崛起的钢铁原料正逐渐失去优势:矿石质量下降、利润率收窄,而支撑数十年繁荣的庞大矿藏正缓慢耗尽。这一过程不会迅速发生,但曾被视为可靠资源的铁矿石可能无法帮助澳大利亚度过下一次金融危机。而目前也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案。
皮尔巴拉地区(面积超过加利福尼亚州)自近60年前首批铁矿石船运至日本以来,一直是全球铁矿石贸易的引擎。此前曾多次出现经济放缓的预警,但该行业始终展现出强大的韧性。然而此次,逆风更加强劲,矿业巨头正投入数十亿美元布局未来,因为行业基础正悄然发生转变。
“皮尔巴拉地区正面临非常重大的风险,”曾担任福蒂斯丘矿业集团首席运营官、并在力拓集团工作26年的资深矿业高管格雷格·利利曼表示。
“客户希望获得更高品质的铁矿石、每吨钢铁更低的排放量,以及在更小占地面积下实现更高生产效率。”
铁矿石经济主导地位的缺失正留下一个澳大利亚不知如何填补的空白。随着皮尔巴拉地区的主导地位开始衰落,更广泛的压力正在积聚:连任的工党政府正召集顶尖商业领袖,试图通过一个陷入赤字的预算来解决生产力停滞的问题。所谓的“幸运之国”正被迫面对其昵称的原始讽刺:一个长期依赖资源红利的国家,如今正面临长期自满带来的代价。
随着中国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需求达到峰值,堪培拉预测价格将在2027年降至每吨74美元,较过去五年平均价格低约40%。这将给联邦预算带来麻烦,仅未来两年该行业收入就预计将减少超过190亿澳元(122亿美元)。此外,产量预计将在三年内达到峰值。
这对一个曾被西太平洋银行估算为推动本世纪前二十年全国生活水平提升超过一半的行业而言,是一个剧烈的逆转。该行高级经济学家帕特·布斯塔曼特在7月的一份报告中警告称,若缺乏重大生产力改革,“矿业红利”的终结可能在未来十年内使每位澳大利亚人损失A$75,000的收入。
并非所有人都公开承认这一挑战的规模。
“铁矿石是澳大利亚繁荣的基石,也是将我们与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纽带,”澳大利亚资源部长玛德琳·金(Madeleine King)于6月在西区矿区开业仪式上对记者表示。“该项目进一步证明了澳大利亚铁矿石行业是全球最优质且最稳定的。”
铁矿石仍占澳大利亚经济比重超过4%,长期以来一直是州和联邦预算的支柱。但随着矿石品质下降,维持产量和资助勘探正变得愈发困难和昂贵。与此同时,钢铁制造商面临减排压力,加速转向碳排放更低的优质矿石——其中大部分如今来自澳大利亚以外的新矿业中心。
在西非,由力拓集团和中国国有背景投资者支持的几内亚西芒杜项目终于接近投产,预计年底前将完成首次发货。西芒杜项目拥有全球最高品位未开发铁矿石储量,横跨超过100公里,预计满负荷生产时年产量将超过1亿吨。
澳大利亚媒体将西芒杜矿区称为“皮尔巴拉杀手”——虽有夸张之嫌,但这一称呼凸显了其重要性。该矿区的开发体现了北京的长期战略目标:摆脱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依赖,并加强对钢铁行业关键原材料的控制。中国国有企业正越来越多地与全球矿业公司合作,其中包括持有西芒杜矿区46%股权的宝武钢铁集团。
“我们不仅在揭幕一个新项目,更在庆祝宝武合作关系的下一阶段,”力拓集团(Rio Tinto)即将离任的首席执行官雅各布·斯塔乌霍尔姆(Jakob Stausholm)在矿区开幕式上说道。他发言时,距离一辆楼宇大小的无人驾驶卡车仅数米之遥,该卡车正将矿石堆入破碎机。
这些演讲旨在强调实力与延续性:新矿坑开采的矿石正被堆放在一条18公里长的传送带上,该传送带将直达力拓现有的帕拉布杜工厂。但该工厂已运行半个世纪——随着中国多元化供应并要求更清洁的矿石,皮尔巴拉地区开始显现老化迹象。
在本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皮尔巴拉产的含铁量62%的铁矿石粉一直是全球标准——这是被定价、交易和运往世界各地的等级。但这一基准现在正面临压力。随着矿石质量的下降,定价机构普氏能源资讯计划从明年起将基准降至61%——这一微小变化预示着澳大利亚主导地位面临更大挑战。
高品位铁矿石至关重要,因为全球正从以煤炭为主的高炉转向更清洁的电弧炉技术以减少排放。澳大利亚希望在绿色钢铁竞赛中领先——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内塞在上月访问上海时强调了铁矿石在脱碳中的作用——但皮尔巴拉地区的大多数铁矿石储量未能达到通常要求的67%纯度,仅在56%至62%之间。弥合这一差距需要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可再生能源、氢能和加工技术——在生产力低下和财政紧张的背景下,这绝非易事。
“让我们走到今天的方法无法带我们走向未来,”必和必拓集团有限公司西澳大利亚铁矿石业务负责人蒂姆·戴在6月皮尔巴拉地区的一次行业活动中表示,“我们正参与一场全球性竞争,而规则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包括全球领军企业必和必拓在内的澳大利亚矿业巨头,仍拥有全球最低的生产成本和丰厚利润率。但基本面正在发生变化。未来产量可能在数量上增长,但价值未必提升。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收入来源本应为向清洁能源的转型提供资金支持,而这正是矿业巨头目前唯一的长远战略布局。
凭借丰富的锂和稀土矿藏,曾靠红土铁矿发家的皮尔巴拉矿商正将资本重新投入到推动能源转型、满足数据中心和科技行业激增需求的项目中。但这些项目的收益仍仅为铁矿石利润的一小部分,且投资风险依然显著。
在旁观了十多年后,力拓集团重新活跃于并购市场,押注于电池金属的未来。该集团去年以67亿美元收购Arcadium Lithium,为其在全球锂供应链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奠定了基础。然而,时机并不理想——锂价仍陷于低迷,力拓目前正重新评估其在塞尔维亚的Jadar锂项目成本。
必和必拓也通过战略并购重塑未来。作为全球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去年发起了一项大胆的490亿美元收购英美资源集团的要约,此举主要出于对铜等关键金属的获取需求,铜是全球电气化进程中的核心金属。尽管该要约最终失败,但它表明必和必拓正更积极地转向替代增长引擎。
尽管电池金属行业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中国仍牢牢掌控着供应链,且这种局面很可能在未来数年内持续。锂、铜、稀土等能源转型关键原材料目前产生的收入仅占铁矿石数十年来的收入的一小部分。最新政府数据显示,年度铁矿石出口额估计为A$1160亿,而铜出口额为A$130亿,锂出口额为A$46亿。
“关键矿物对澳大利亚经济、多元化商品组合及实现净零排放目标至关重要,但并非铁矿石的可行替代品,”南澳大利亚大学地质学家、副教授卡罗琳·蒂迪表示。
Fortescue创始人、亿万富翁安德鲁·福里斯特是该行业绿色技术最坚定的倡导者之一,他警告称,如果澳大利亚未能适应全球需求变化,皮尔巴拉地区有可能会变成“荒地”。力拓集团即将上任的首席执行官西蒙·特罗特目前担任该集团铁矿石部门负责人,他则持更为乐观的态度,认为该地区将长期支撑澳大利亚经济。
真相很可能介于两者之间。
与此同时,皮尔巴拉地区面临的外部威胁持续加剧。除了面临铁矿石替代品的挑战和应对品位下降的问题外,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措施已开始威胁全球需求。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等竞争对手正加大产量并供应更高品位的铁矿石,进一步加剧了竞争压力。
西蒙·特罗特面临严峻挑战。随着他准备于8月25日接任全球最大铁矿石出口商的领导职务,他在新西方矿区(Western Range)矿山启用前几天发表了自信的言论。
“皮尔巴拉的铁矿石将在我离世后继续开采——甚至在我子孙后代离世后仍将持续,”特罗特在采访中表示。“皮尔巴拉的铁矿石开采将延续数十年之久。”
- [责任编辑:Alakay]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