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中国钢铁行业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碳排放占全球钢铁业60%以上,它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全球气候。最近,中国在政策层面上针对钢铁行业脱碳出台了一系列量化目标和若干配套减排措施。但这些并不足以让钢铁行业走上与控制全球温升不超过1.5摄氏度一致的道路。
中国和全球钢铁制造商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气候变化智库E3G和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最近的一份报告揭示了与1.5摄氏度目标兼容的钢铁行业脱碳转型道路对全球以及区域的影响,指出到2030年中国钢铁行业排放必须减半才能实现这一目标。然而,中国最近推迟了该行业实现减排目标的期限,现在的目标是钢铁生产“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而非其行业协会在2021年3月时提出的2025年。
加快转型至关重要,中国钢铁行业需要在探索需求侧解决方案、清洁技术转型和参与国际倡议方面加大力度。这将使中国有机会在未来的绿色钢铁市场上保持竞争力,参与全球行业脱碳标准的制定,并成为全球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领军者。
政策方向正确,力度有待加强
钢铁行业是中国第二大碳排放源,约占全国年碳排放的17%。根据我们的报告发现,为了与1.5摄氏度目标保持一致,中国钢铁行业需尽快实现碳达峰,到2030年减少约一半的碳排放,到2050年减少99%的碳排放。
因此,要求该行业2030年前碳达峰的最新指导意见还远远不够。相比之下,占中国钢铁总产量17%的宝武钢铁、河钢、包钢等重点钢铁企业则提出了更具雄心的目标,计划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30年前大幅减排,并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支持的去年早些时候的一份草案中,提出的是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到2030年前减排30%。
这些行业信号说明加快转型速度是可能的。政府应充分利用包括需求侧杠杆在内的所有政策工具,比如钢铁回收、提高原材料使用效率等,推动行业走上一条更具雄心的减排道路。政府还应采取措施,推动现有产能尽快采用“碳中和匹配”技术进行生产。
充分挖掘需求侧潜力
需求侧杠杆可以在中国钢铁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的报告发现,采取一套提高钢铁产品利用率的措施,同时扩大钢铁回收,就有可能让钢铁行业2050年的碳排放量比2020年减少一半。
与其生产初级钢,不如利用电弧炉将回收的废钢制成新钢,这不需要投入任何焦煤(2620, 75.00, 2.95%)和铁矿(881, 26.50, 3.10%)石。我们建模发现,电弧炉炼制废钢产生的碳排放比传统高炉炼钢低约85%。如果能够将电弧炉炼废钢的产量提高至56%,中国就能实现2050年钢铁碳排放在2020年的水平上减少39%。
与此同时,提高材料效率可以让2050年的全球钢铁碳排放减少21%,措施包括延长使用寿命、优化设计以及回收使用钢铁密集型产品和建筑物。在中国,我们发现仅提高材料效率就可以降低生产水平,使2050年的钢铁需求量减少19%。
充分发挥需求侧杠杆的潜力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政策措施,遏制初级钢铁生产,鼓励回收,改善废钢收集和分拣,延长钢铁密集型资产的使用寿命。最近政府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表明,推进废钢回收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进展,计划将废钢利用量从2020年的2.6亿吨提高到3亿吨。
用低碳排放技术建设基础设施
为了推动钢铁产能转向清洁生产,就需要新的低碳技术。目前中国92%的钢铁是通过高炉-转炉法(BF-BOF)生产的。这种方式离不开煤炭,冶金用煤在冶炼过程中既是热源又是碳源。因此,钢铁行业的煤炭消费量占中国煤炭总消费量的30%以上,是煤炭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
在1.5摄氏度温升目标的情境下,到2050年中国只能有10%的钢铁使用高炉-转炉法生产,同时这些设备还需配备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到2050年需要用以废钢为原料的电弧炉炼钢和绿氢直接还原铁工艺(direct reduced iron,简称DRI)的组合,将高炉炼钢替换掉。
以废钢为原料的电弧炉炼钢能够提高二级生产和回收,降低初级钢铁生产造成的排放,同时能够提高灵活性,满足需求波动。氢基直接还原铁工艺用来自可再生能源的氢代替传统化石燃料,几乎不产生碳排放。去年中国公布了多个氢基直接还原铁试点项目,企业预计最早可以在2025年实现商业化。为了达到必要的减排水平,必须确保使用的电能和氢气均来自可再生能源,从而在2050年之前逐步淘汰钢铁行业使用的未安装碳捕集和封存装置的煤电。
根据最近的指导意见,中国的目标是到2025年电弧炉钢产量占比提升至15%以上。这一目标大体符合1.5摄氏度温升的情景,但该行业目前还没有长期目标路径。氢基直接还原铁生产工艺在全球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河钢集团建设的首个工业规模氢基直接还原铁工厂预计将于今年在张家口市投入运营。
最近的指导意见还旨在扩大一直以来施行的钢铁产能置换政策,鼓励淘汰效率低、能耗高的工厂。作为置换政策的一部分,地方政府每批准一个新的炼钢炉,就需要淘汰等量或额外数量的低效老旧高炉。
为了实现上述长期目标,中国必须显著加快产能向以废钢为原料的电弧炉炼钢和氢基直接还原铁转移,这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特别是,政府需就脱碳路径发布明确的政策指导,提高钢铁生产的回收利用和材料效率,加快现有生产设施的低排放技术升级。
参与国际合作
不同国家工业脱碳的步伐不一致,可能会推动制定贸易措施来解决“碳泄漏”问题。中国很快将不得不应对各种碳税带来的影响,例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中国官员认为该机制是一种保护主义措施,并多次公开反对。但这些措施也可以激励中国加速国内转型,例如使用氢基直接还原铁等低碳技术的中国钢铁生产商可能从中获益。
由德国牵头的国际气候“俱乐部”也出现了一些讨论。德国提议建立一个“开放合作的国际气候俱乐部”,目的是协调各国政策措施,防止碳泄漏并促进工业脱碳相关的合作。参与这些讨论并成为全球贸易体系新规则的塑造者而非接受者,将符合中国的利益。
其他方面,英国和印度正在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Clean Energy Ministerial)内牵头推动工业深度脱碳倡议(Industrial Deep Decarbonisation Initiative,简称IDDI),推动各国在政府采购方面协调合作,创造低碳材料的市场需求。中国作为该会议成员国,参与IDDI等国际倡议,不仅将让中国在制定全球清洁经济标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还能确保自己未来能够进入绿色市场。
为了尽量减少贸易紧张局势,确保中国钢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建议中国加快钢铁行业脱碳,并在该行业的国际脱碳倡议中发挥积极作用。
- [责任编辑:Alakay]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