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祥明代表:钢铁碳排放由高转低只是时间问题,建议国家加大对减碳项目的支持

高祥明代表:钢铁碳排放由高转低只是时间问题,建议国家加大对减碳项目的支持

  • 2022年03月11日 14:14
  • 来源:中国铁合金网

  • 0
  • 关键字:高祥明代表,钢铁碳排放,减碳项目
[导读]高祥明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加大对地方碳减排工程项目的支持力度,在确保能耗强度确实有效降低的前提下,给予地方政府在能耗总量方面一定的弹性空间,以推动“双碳”工作先立后破、循序渐进取得实效。

【中国铁合金网】

 “我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城市钢厂搬迁已经过时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宝武太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祥明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
 
 “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和安排。报告明确指出,今年有9项重大工作任务,其中一项就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报告特别提出,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高祥明说。
 “钢铁行业长期以来承受着高污染排放的巨大环保压力。钢铁行业由‘两高’向‘低污染排放、低碳排放’的‘两低’发展方式转变,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高祥明强调,但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从当前形势来看,让钢厂搬离城市的想法和做法已经过时了。这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污染排放治理已经初见成效。钢铁行业由高污染排放向低污染转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钢铁企业近年来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实施大规模超低排放改造,推广应用一系列先进节能减排技术,节能环保水平持续提升,一些钢铁企业在污染物治理设施应用和单位排放强度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批绿色花园式工厂、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钢厂甚至成为了城市的景观。
 
 截至2021年底,已有34家钢企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公示。其中,已有23家钢企完成了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并通过了评估监测公示,钢产能约1.41亿吨;11家钢企完成了部分工序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进展情况公示,钢产能约8400万吨。未来,还将有更多的钢铁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预计到今年底,中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能够基本完成。
 
 “钢铁行业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已无重大技术障碍。”高祥明表示,以太钢为例,中国宝武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碳达峰,2035年碳减排30%,2050年实现碳中和。太钢作为中国宝武旗下唯一的不锈钢生产厂,同时也作为典型的城市钢厂,始终坚持“高于标准、优于城区、融入城市”,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2019年,太钢就实现了钢铁全流程的超低排放;2020年,通过了钢铁行业超低排放A类企业的认证。2021年,太钢大气污染物平均排放强度较超低排放改造前的2018年下降了73.5%。
 
 第二,高碳排放治理稳步推进。当前,各企业都在研究碳减排路径,明确碳减排目标。去年4月22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成立了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汇聚顶级专家学者寻求突破。去年11月18日,中国宝武牵头成立了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和低碳冶金创新基金,截至目前已有来自15个国家的62家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积极参与。中国宝武、鞍钢集团、河钢集团等大型钢铁企业都先后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这些是钢铁行业推动低碳发展的务实举措。
 
 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和钢协即将发布《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中国钢铁工业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中国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愿景规划》,这些都将成为指导钢铁企业贯彻落实中央和部委要求的重要指引。“钢铁行业碳排放由高转低只是时间问题。”高祥明认为。
 
 高祥明表示,随着全球低碳冶金技术的日益成熟和逐步应用,钢铁行业高碳排放的状况将改变。当前,钢铁企业都在尝试氢冶金、低碳冶金、短流程炼钢和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措施,以减少钢铁行业的碳排放。这样的结果对于一些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的、碳排放强度高的焦化高炉、烧结等工序而言,就只能是被改造或者是被淘汰。
 
 “再过10年、20年,焦化厂可能就不存在了。焦化厂的炼焦炉会大幅减少,部分高炉可能会被氢还原炉代替,或者被低碳冶炼的高炉代替,这样的钢铁厂和现在相比,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高祥明对未来无限憧憬。
 
 今年2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正式对外公布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现有城市钢厂应立足于就地改造、转型升级,而达不到超低排放要求、竞争力弱的城市钢厂,应立足于就地压减退出。统筹焦化行业与钢铁等行业发展,引导焦化行业加大绿色环保改造力度。
 
 “在此情况下,贸然推进、重提城市钢厂搬迁或许不仅不能实现碳减排,而且在搬迁过程中还会造成企业资产浪费。现在的技术可谓是日新月异,如果现在还在策划搬迁,极有可能出现厂子还没有完全建成,工艺就过时了,设备又要面临淘汰或改造的情况。”高祥明表示,与其费大力气、耗尽财力进行城市钢厂搬迁,还不如在现有的基础上实施技术改造和升级。“钢厂无论搬到哪里,都必须低碳发展,最终实现碳中和。”
 
最后,高祥明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加大对地方碳减排工程项目的支持力度,在确保能耗强度确实有效降低的前提下,给予地方政府在能耗总量方面一定的弹性空间,以推动“双碳”工作先立后破、循序渐进取得实效。
 
来源 | 中国冶金报

 

  • [责任编辑:kangmingfei]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