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尚德破产重组 看国内光伏产业困境

从尚德破产重组 看国内光伏产业困境

  • 2013年03月25日 10:33
  • 来源:

  • 0
  • 关键字:光伏 尚德 破产 重组
[导读]
从“救市”到“健市”
 
金融改革面临新形势
 
日前,已执掌央行10年的周小川再度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连任,摆在他面前的有两项重大挑战:汇率市场化改革与利率市场化改革。
 
如果说前10年我国金融主要处于救火阶段,那么,后10年我国金融应进入改革时期,通过信用的分化、定价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本世纪之初,国企改革与银行坏账使得扶助银行成为最大的任务。现在,大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变得漂亮,银行利润上升到“不好意思”的程度,如果不对金融风险、定价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反对小贷公司转型为村镇银行、反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反对房地产调控等也就有了充分的理由,如果等到银行像“两桶油”一样,我国的金融行业市场化改革将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包括银行业在内,我国金融行业最大的问题在于无法对信用进行准确定价,因此担保贷款与抵押贷款盛行。考虑到最大的资产品是房地产,因此房地产成为金融杠杆的枢纽。
 
中国货币是否超发,姑且不论。货币超发的过程与资产品货币化的过程相当,以前不受关注的土地、房产、艺术品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主要的投资品种,前10年广义货币发行量如此之大,而我国的通胀(按国家统计局口径)尚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说明货币进入了资产品等交易市场。
 
在此基础上,我国形成了新的风险定价系统。大型国企、地方投融资平台,由于政府的信用背书而享有高信用溢价,民企的融资除了少量通过直接融资市场获得资金外,主要通过担保与抵押贷款从银行得到间接融资。在这个过程中,货币化的房地产、矿产、仓单等抵押品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其中尤其以房地产抵押品成为我国金融业的信用标准。如果没有房地产抵押,就没有中国式信用,就没有中国式融资。
 
3月16日下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学者袁钢明指出,货币过多地支持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过去10年大量的货币流入房地产市场。他表示,不均衡的货币配置是非常危险的。
 
袁钢明的表述恰好说明了我国金融业的顽疾,即没有真正的信用控制体系,主要依靠房地产市场作为融资的润滑剂,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实体企业盈利下降,高利贷、房地产等成为资本货币市场最重要的利润来源,银行的贷款目的也就转向追逐资本货币市场利润,抛弃了实业。
 
这样的恶性循环必须及时斩断,以防止不可控制的资产品泡沫,以防止紧缩的、无力的实体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黑洞。
 
利率改革的市场化现阶段主要表现在存款利率上限的松动与贷款利率下限的松动。存款利率上限继续松动,要求金融机构能够控制资金成本,这必然导致金融机构管理模式的改变;贷款利率下限松动,要求金融机构对贷款者进行市场化的风险控制,改变以往按照企业大小、与政府的关系制定信用风险的办法,转而通过真正的市场化评估体系,重新对资金进行定价。
 
由此衍生,国内金融机构将派生出不同的品种,一些金融机构面向国际,一些金融机构面向局部中小企业,不同的金融机构有不同的组织架构、不同的独门风控暗器,不可能出现某家机构通吃所有市场的现象。
 
围绕金融的服务业也必须极大的发展,如专司评级的机构、专司数据分析的机构、专司并购重组的机构,未来改革的路径有可能不再是小贷公司向村镇银行发展,而是围绕信用评估、定价、交易进行的服务业大转变。此时,央行需要在稳健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市场化改革,筛选出诚实的服务机构,淘汰、严惩造假的机构,大力发展市场化的金融服务业。
 
如果说10年前央行的主要任务是“救市”,那么,10年后的今天,央行的主要任务则是“健”市。
 
3月20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我国最大,也是世界四大光伏企业之一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由于无法归还到期债务,依法裁定破产重整。
 
消息传来,业界震撼。被誉为有最好的技术,也有最好的品牌,而且还是国内最大的光伏企业,最终落到破产重整的地步,这无疑让人非常意外,特别是其创立者施正荣还曾凭借尚德上市一举占据过中国首富的位置。因此尚德宣布破产重整,虽说还未到真正的绝路,仍有重整的可能,但其后续影响已足以把整个中国光伏产业从低谷又向谷底拽了一把。
 
其实,三四年前,中国光伏企业就已经有了大户要破产的预兆。去年8月,美国投资机构Maxim Group就曾发布研究报告称,在中国最大的10家太阳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务累计达到1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13.94亿元),表明整个行业已接近破产边缘。Maxim Group特别指出,江西赛维和无锡尚德破产的可能性最大。半年不到,预测成真。
 
因此我们可以说,尚德的破产重整有偶然的成分,也是一种必然。一方面,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呈现出整体高负债性,其整个行业已经达到了破产边缘,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有企业第一个站出来破产,尚德成为了必然中的偶然。另一方面,尚德作为中国光伏产业的龙头老大,国内光伏产业出现的种种问题,产能过剩也好,民间融资混乱也罢,其必然承受的要更多,问题也更严重,所以尚德的破产重整也就成了偶然中的必然。
 
而环顾国内现如今的光伏产业,整体困境已经有3年多,当初设想的光明却未看到,他们所面临的仍然是漫漫长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很多光伏企业的投资建设不是建立在严谨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而是拍脑袋觉得光伏产业必然是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之一,前景巨大,同时政府给予了很大的优惠与扶持政策,因此纷纷上马。
 
但是在一窝蜂地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政府扶持逐渐减码,国内需求在国家电网公司垄断下也未能打开局面,国际市场上又频频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反倾销的影响。而这些在投资之前无一被设想到,我们缺乏足够的风险预测,国内光伏产业也就此陷入了困境。
 
事实上笔者认为,面对危机,国内光伏企业最应该做的还是硬抗。光伏企业面对危机的选择并不多,用减产裁员甚至是停产的方式来度过亏损期是比较明智的选择。毕竟光伏产业将来的市场需求是广阔的,同时政府已经容许私人发电后并入国家电网的盈利举动,从中长期来看,光伏企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可以说,中国光伏产业会有春天,但是现有的光伏企业至少得破产一半,待整个市场供求关系重新回到平衡之后,这个春天才会到来。
 
而政府在其中不宜干涉太多。如若各地政府纷纷扛起当地光伏企业的烂摊子,那么一是产能过剩的情况将继续存在,二是我们的企业在国际上将遭遇更加严格的反倾销调查,光伏的冬天将会更加漫长。(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