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讯:全国两会期间,记者独家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曹志强;全国人大代表、新余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夏文勇;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军;全国政协委员,安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利剑;全国人大代表、石横特钢董事长张武宗;全国人大代表、冀南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华,请他们分析中国钢铁市场走势,兼并重组的趋势,剖析碳达峰、碳中和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2021年钢铁市场整体向好
记者:2020年钢铁市场供需相对宽松,行业表现如何,2021年将呈现出什么样的走向?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曹志强:2020年钢铁行业仍处在上行空间,市场受到各种利好政策影响,表现较好,华菱钢铁2020年的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向好,主要受到六个因素的影响,一是产品结构的调整,专业的品种钢在细分市场中表现好。二是在挖潜增效,降低关键成本上处在行业领先水平。三是智能制造的应用,在提高生产效率、管理效率等方面成效明显。四是近几年大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钢材市场供需相对平衡。五是在减税降费上做了大量工作,财务费用大幅降低。六是内部改革不停步,通过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制度,通过深化内部改革,降低成本,市场意识大幅提升。
2020年中国率先在全球实现经济正增长,2021年的外部的条件很好,钢铁市场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供需将基本平衡,我对行业发展持乐观态度。
夏文勇:2021年钢铁市场开局较好,价格有所上升,社会库存相对较低。主要受到几个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原材料价格坚挺,2021年以来铁矿石价格在每吨170美元左右;另一方面钢材需求旺盛,下游客户出口订单非常饱满,机电和家电产品的大量出口,带动钢材间接出口。
当前钢铁市场的走势会影响到全年走向,整体相对乐观,将呈现出三个特点。首先2021年钢铁的需求将有望好于去年同期。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各地都提出比较高的经济发展目标。将对钢材需求起到拉动作用。其次钢铁的需求结构将发生变化,工业用材、中高端钢材的价格相对较好,而建筑用材由于房地产行业不是很景气,主要依赖“铁公机”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弱些。最后是2021年钢材的出口形势将好于2020年。随着疫苗在全球大范围接种,今年6月后全球经济复苏,钢铁是基础材料,全球的需求会相对比较旺盛,而中国钢材相对比较有竞争力,加上国外一些发达经济体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推动大宗商品价格走高。
侯军:2020年,我国钢铁行业以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为主,出口为辅。进入2021年,市场最显著的特点是“变”,整个产业链呈现“需求内强外弱、供给内外施压、品种分化严重、资源趋向集中、要素制约突出、经营风险加大”的基本特征。
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一是全球经济复苏情况,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增长情况,由此带来国内钢材市场的主导驱动力将由供给侧向需求侧转移。二是在高成本驱动下,产业链及市场价格易产生大幅波动。三是高供给形成的资源竞争和库存升高,使得市场风险在积蓄,竞争度增强。四是在“双控”形势下,能源、资源等影响要素增多、影响程度加深。2021年,钢铁行业继续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巩固提升钢铁去产能工作成果。今年我国将进一步强化降碳的刚性举措,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并制订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和路线图。钢铁行业作为降低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在突破性低碳创新技术、提升基础能力建设、破解低碳发展难题等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减排压力巨大。
李利剑: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国家强有力政策支撑下,钢铁市场预计将保持高位震荡运行,并呈现出高产量、高成本、高需求的特点。
一是产量保持高位。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大关,连续五年创新高。2021年大量新增产能陆续释放,粗钢产量已达峰值区,在工信部四措并举压减钢铁产量的背景下,后期或将出现稳中偏下,但幅度有限,钢铁产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二是成本压力增加。2020年,铁矿石、废钢、焦炭等原燃料市场“涨声一片”,2021年很难大幅回落,钢铁成本压力持续增加,对市场价格形成支撑。
三是市场需求旺盛。一方面基建投资继续加大,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预计将达到2.4万亿元;另一方面制造业发展潜力十足,汽车行业、家电行业将保持增长态势,工程机械、装备机械有望持续景气,带来巨大的用钢需求,将有力支撑钢铁市场的高位运行。
张武宗:我国钢铁行业产量提升十分迅速,2020年达到10.5亿吨,对能源供给、环保改善产生了巨大压力。加之矿价飞涨,利润大量流向国外矿山,2021年要调控粗钢产量,逐步构建科学完善的粗钢产量考核约束机制,推动实现钢铁企业有序调产控产,进而推动钢铁行业平稳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科学选取考核指标。以社会贡献水平、低碳发展水平、污染物排放水平作为考核指标。二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逐步健全长效的综合评价机制。三是强化执法监督制度。
王树华:2020年中国钢铁在国民经济和工业平稳发展中发挥了“压舱石”作用,钢铁工业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2021年是中国经济复苏之年,也是钢铁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时期,对钢铁市场走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一是“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将是2021年的政策总基调;二是铁矿石价格需要回归行业基本面,2020年进口铁矿石价格的持续非理性上涨完全背离行业基本面,要多管齐下逐步降低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三是钢铁行业需要补短板,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关键钢铁材料的自主保障和前沿技术的突破。
碳达峰、碳中和加速钢铁行业低碳转型进程
记者:中国已在国际社会宣布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将对钢铁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曹志强:“十三五”以来,中国钢铁行业在提高效率、管理水平,超低排放上取得积极进展,在节能减排和环境整治上有非常大的进步,近三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耗降幅达到15%,但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还是面临很多挑战。首先中国钢铁行业还要持续提升绿色发展意识,优化过多依赖传统化石能源格局。其次技术创新能力与需求相比有差距,在推动绿色升级的关键技术上还不是很成熟。最后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不高,不具备集中资源优势解决瓶颈问题的条件。
推进钢铁行业的碳达峰和碳中和,需要多方合力。政府层面上,国务院下发《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要在各个层面上做好宣贯。国家和政府要在专项资金,绿色金融上,支持钢铁行业加大投入,优化结构,降低化石燃料比重。企业要提升碳管理水平,加大技术研究和创新力度。行业要打破技术壁垒,推动行业的兼并整合,进一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快制定出台减排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
夏文勇: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表确定后,将加速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进程。钢铁行业占到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5%,要在行业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一些工艺先进、产品结构合理的企业,将迎来发展的机遇期,而能耗高、品种附加值较低的企业,将会受到一定冲击。与此同时,碳达峰使得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增加,太阳能、风电和水电将加快发展,而风电需要大量中厚板,也将为钢铁需求带来新机遇。建议在评估钢铁企业的碳减排效果时,将钢材价值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作对比,取比较值,同等排放下钢材价值更高的企业得到支持,以促使钢铁企业降低煤炭等能源的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研发投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新余钢铁最近在筹划利用江西省的稀土资源优势,上马一条精品的棒材生产线,通过与下游用户紧密合作,研发稀土轴承钢,破解当前大量轴承从国外进口的问题。未来钢企如果不能达到相应的能耗,就需要购买碳排放指标,从而提高生产成本,将加快企业优胜劣汰的进程。
侯军:今年我国将进一步强化降碳的刚性举措,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并制订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和路线图。钢铁行业作为降低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在突破性低碳创新技术、提升基础能力建设、破解低碳发展难题等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减排压力巨大。山钢集团去年11月在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环保绩效考评中取得了“3A、3B”的好成绩,这标志着集团绿色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开始迈进钢铁超低排放时代。
面对钢铁产量高企与行业产能扩张冲动时隐时现、生态环境约束越来越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产业集中度低以及新一轮压减产能等问题交织,区域竞争和产业竞争将日趋白热化,钢铁行业格局必将深度调整。钢铁行业是国家第一批碳减排重点管控八大行业之一,钢铁行业碳交易市场启动在即。山钢将争取成为全国钢铁行业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企业,发挥国有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山钢已启动新一轮“四增四减”行动,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产业,积极跟踪氢冶金、碳捕集利用等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强度。
李利剑:钢铁行业作为我国碳排放较大的行业之一,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推进碳减排工作,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既是钢铁人必须履行的责任义务,也是钢铁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是严格控制钢铁产量。从今年开始国家将强化降碳的刚性举措,将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据的约束机制,以强有力的手段压减钢铁产量。
二是绿色改造全面提速。“十四五”期间,钢企普遍面临碳减排和超低排放的双重任务,预计2025年底,全国80%钢企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今年年初,安钢已完成长流程A级绩效企业公示,预计不久的将来,超低排放就会成为行业的准入门槛。
三是促进融合共生发展。钢铁企业的城市固废消纳与能源转换两大功能将得到充分发挥。安钢去年就实施了余热暖民工程,一期工程运行良好,每年可节约标煤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64万吨,今年将继续加大推进力度。
四是倒逼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工艺流程方面,以氢能冶炼为代表的新技术研发进度将按下“加速键”,废钢使用、短流程电炉冶炼在行业的占比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在集约发展方面,以超高温亚临界为代表的发电技术将大规模推广应用,余热余能利用效率也会大幅提升。在生产经营方面,产线的工艺升级、智能化改造会加快速度,最大限度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张武宗:碳达峰会对未来中国经济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按照正常规律,经济增长6%,能耗会增长2%左右,但碳达峰意味着:经济虽然增长,能源消耗是零增长或负增长。
钢铁行业是高耗能行业,碳达峰首当其冲要求其减少碳排放。一方面钢铁产业要大幅度减少,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另一方面必须经过科技进步和管理进步减少碳排放,减少碳排放是今后十年钢铁行业十分艰巨的任务。
王树华:钢铁企业必须加快做好行业低碳转型发展的顶层设计,提前谋划布局碳减排工作。一是进一步优化原料、工艺和能源结构,突破低碳工艺技术瓶颈,推动非化石能源尤其是氢能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同时促进能源结构和流程结构的低碳转型;二是优化完善产业布局。推进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科学化解过剩产能、压缩粗钢产量,推动钢铁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全价值链跨入低碳发展新循环;三是借鉴国际国外经验,构建完善的钢铁行业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加快碳排放管理标准制定修订,建立健全的钢铁行业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四是鼓励钢铁企业引入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广绿色设计产品,引导下游产业用钢升级,促进优质、高强、长寿命、可循环的钢铁产品应用;五是推动绿色消费,以大城市新建公共建筑为重点,加快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冀南钢铁集团将从自身实际出发,让低碳发展真正成为钢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引擎。
钢铁行业兼并重组需多用市场化手段
记者:钢铁行业的重组一直在进行中,如何看之前的进展,未来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
曹志强: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去年进展较快,但与政府的推动作用相比,市场的力量不是特别大。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后期,钢铁行业还面对比较多的发展中问题,兼并重组曾被寄予厚望,目前看效果有限,比如中国的铁矿石大量依赖进口,受到四大矿业公司的压制,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并没有打破铁矿石企业的垄断,达到预期的效果。当前钢铁行业依然处在上行周期,作为周期性很强的行业,很快要步入下行周期,要破解行业发展的问题,需要更大发挥市场的作用。总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肯定会加速,需要重点关注市场和政府主导作用的此消彼长。
夏文勇:2016年以来,中国钢铁行业重组的进程加快,国有企业快速扩张,民营企业也有一些重组。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是行业发展的趋势,通过兼并重组形成大的集团,对原料进行集中采购,对产品结构合理分配并统一销售政策,可以避免恶性竞争,但真正要实现前十个企业占到市场供应6成的比例,还有一个过程,未来的兼并重组不会像之前那么快,将步入平稳期。与此同时,与前期更多是行政力量推动的兼并重组相比,后期市场的行为将更多一些,但在2021年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到“十四五”中后期才会有所调整。
侯军:“十三五”期间,前十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由2016年的35.9%提升到2020年的39.2%,特别是2020年比2019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是2011年以来提升最快的一年。到2025年,中国钢铁产业60%—70%的产量将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团内,未来五年我国前10名钢铁企业集中度将再提30%左右。2021年,预计钢企兼并重组将加快推进,产能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随着钢企兼并重组加快推进,钢铁行业将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改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建议政府部门完善政策支持和保障体系,为钢铁行业兼并重组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环境,推动和鼓励更多大型钢铁企业牵头实施兼并重组。通过采取联合重组、混改等举措,减少企业户数,形成不同区域有影响力的钢铁集团和专业化一流企业,提升钢铁行业集中度和产业集聚化发展水平。
李利剑:近年来,钢铁行业重组进程持续加快,“大钢企”时代提速到来,产业集中度稳中有升。一是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取得重大突破。二是民营企业跨区域重组成为主流。三是跨行业、跨产业重组拉开帷幕。四是产能整合走出去步伐加快。今年各大钢企的联合重组进程将愈演愈猛、方向将越来越明、效果将越来越实。
一是重组进程更快。工信部分别就新修订的《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公开征求意见,将倒逼行业加快兼并重组、转型升级步伐。
二是重组方向更明。一方面,以区域整合为主的重组开始加快。另一方面,以产业链延伸为补充的重组逐步显现,将围绕钢铁产业链安全建设,加强铁矿石、焦炭、废钢等上游资源保障,推进与下游用钢市场联动。
三是重组成效更实。将更加注重文化融合、管理对接、资源协同、机制创新等方面,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和生产效率,尽早实现联合重组效益和协同效应。
王树华:2021年1月28日,陕钢集团等陕晋川甘论坛区域内6家单位9家钢铁生产企业注册成立了西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涉及总产能超过6000万吨,2月1日,中国宝武托管昆钢,在实现“亿吨宝武”目标后,向“2亿吨”目标进发;2月10日,建龙集团正式托管邢钢,产能增至约4000万吨。区域性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已拉开帷幕,中国宝武将在行业的联合重组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同时,央企、国企和民营企业的混合所有制式重组正在推进中。“十四五”期间,中国宝武继续推进联合重组,拉大和跟随者的差距,区域性重组,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将呈加快趋势;抱团取暖的区域性重组方面,东北地区、北部湾地区、长三角地区及环渤海地区均具备区域性重组的特征;此外,以河钢集团、沙钢集团、建龙集团和首钢集团为主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均有实力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布局。
2015年以来,冀南钢铁集团以裕华钢铁为首先后收购多家企业,已形成总资产1520亿元、近2000万吨产能河北重要的民营钢铁产业集群。集团将继续利用钢铁行业当前有利的兼并重组重要窗口期,积极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以及区域性、战略性重大兼并重组,加快提升产业集中度,继续加强行业竞争力。
内容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责任编辑:kangmingfei]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