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讯: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钢铁工业走转型升级、低碳绿色发展之路是必然趋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中国节能协会冶金专委会主任委员李新创日前在中国节能协会冶金工业节能专业委员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表示,电炉短流程炼钢将成为国家钢铁行业“十四五”期间重点的政策鼓励方向之一。
李新创表示,产业发展规律来看,第一个时期是数量时期,包括增量阶段、减量阶段,第二个时期是高质量时期,包括重组阶段、低碳阶段。目前钢铁行业发展处于数量时期的减量阶段、高质量时期的重组阶段和中间过渡的环保阶段的三期叠加,正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表示,实现碳中和的情景主要依靠水电、风电、光电、核电和生物质能源,煤、油、气等化石能源尽可能最小,实现全面电气化,尽可能减少对燃料的依赖。
“这也就要去加强电炉钢的比例。”李新创表示,从目前来看,欧、美、印度等国家电炉钢占比60%左右,亚洲其他国家占比在20 ~30%之间,只有中国为10.4%、乌克兰占比为5.8%,相对较低。
李新创说,中国的电炉钢占比和欧美、日韩等传统钢铁强国相比,比例严重偏低,造成中国的平均吨钢综合能耗指标和国外平均吨钢综合能耗指标相比,在结构用能上差距是巨大的。
世界上典型国家(地区)钢铁行业发展规律表明,随着工业化进程推进,废钢资源逐步积聚,发展电炉炼钢短流程是必然趋势。“在已完成工业化且粗钢产量曾经突破1亿吨的国家(地区),如美国、欧盟和日本,电炉炼钢短流程发展均是在粗钢产量峰值区中后期开始兴起。”根据废钢协会数据,2019年,我国废钢资源供应量约2.4亿吨,同比增长9%;其中,钢铁企业废钢消耗总量约2.15亿吨,同比增加2700万吨,增幅14.4%。李新创表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钢铁积蓄量将达到140亿吨,废钢资源产生量达到3亿吨以上,为电炉钢发展奠定基础。
但发展电炉钢也不能一蹴而就。在已完成工业化且粗钢产量曾经突破1亿吨的国家(地区),如美国、欧盟和日本,电炉炼钢短流程发展均是在粗钢产量峰值区中后期开始兴起。从其电炉钢发展历程看,电炉钢比例从10%提高到30%耗用了25年-30年甚至更长时间,其间伴随着持续波动和调整,而30%-50%是电炉钢比例上升的阻力区。
李新创也坦言,从目前来看电炉短流程炼钢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诸多挑战。
首先,电炉短流程炼钢发展尚未形成成本优势。废钢供应还远未达到充沛低廉的程度,且中国总体电价水平较高,造成电炉钢成本控制难度加大,长期以来,高炉-转炉长流程工艺在多数地区仍具备经济优势。2020年10月,电炉钢企业开工率不足70%,大多数电炉钢企业挣扎在成本线附近;近60%钢厂成本持平或者亏损,40%的钢厂盈利。
其次,电炉生产效率明显低于转炉。2019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电炉平均每炉冶炼周期为58min,部分企业达到120min以上,相比于转炉平均32min冶炼周期明显较长。个别电炉企业已可以做到35min以内,但生产效率仍低于同等炉容的转炉。
最后,先进电炉装备仍需进口。在电炉装备方面,我国已具备自主研发全套电炉装备能力,但国产电弧炉装备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在绿色、节能、智能等方面仍存在差距,置换新建项目的市场普及率不如国外成套设备公司。
他表示,未来,随着中国钢铁产业进一步向峰值区中后期发展,国家产能置换、环保、土地、财政等政策倾斜,废钢资源、电力等支撑条件逐步完善,以及碳排放权的强制性约束作用逐渐增强,电炉钢比例将开始逐步回升,特别是环境敏感地区和“2+26”大气通道城市的城市钢厂、城市周边钢厂技改中,新建电炉钢的比例将更高。他预计,电炉短流程炼钢将进入探底回升起步阶段,中国电炉钢比例将发展到15%。
内容来源:经济参考网等
- [责任编辑:kangmingfei]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