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讯:本钢集团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持续加大对外技术开发合作力度,深入实施“双向互动”合作机制,强化产学研联合,深化校企间合作,进一步推进了对外合作项目的落地实施,不仅推进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而且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校企双赢。
近年来,本钢集团本着“注重实效、面向未来、开放协同、共享发展”的宗旨,瞄准冶金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产品应用技术开发和运用,围绕本钢集团钢铁产品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企业特色产品结构特点,持续加大对外技术开发合作力度。在实际工作中,板材技术研究院按照本钢集团整体部署,以对外合作开发项目为切入点,聚焦钢铁行业战略性、前沿性、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深入实施“双向互动”交流合作,通过打造具有本钢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搭建产学研联合合作平台、以对外合作开发项目为主体等举措,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打造具有本钢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近年来,本钢集团充分利用高校等科研院所在钢铁冶金、高端材料制备、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技术优势和专业化高水平技术人才在相关领域的综合资源优势,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大学、钢研所等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在高校、科研院所、用户和供应商等建立了不同类型的战略合作关系,并从内外两个方面形成打造具有本钢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即对内构建了“产销研”高效协同的研发创新模式,对外聚焦国内外优秀科技资源密切合作,形成了开放式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快了从需求辨识、研发过程到成果产业化的步伐。
搭建产学研联合合作平台,深入加强技术交流合作。今年以来,板材技术研究院重点就轴承钢的生产、应用,以及轻量化电池包设计、冷轧高强钢焊缝断带、车身连接综合技术等共性技术问题,与瓦轴、天津玛斯特、清华大学苏州研究院等搭建联合实验室开展共同研发,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该院进一步加强技术交流合作,成功承办“十一钢”钢铁企业研究院“热成形钢产品开发及应用专题技术交流会”,各钢企30余名专家代表共同围绕“热成形钢产品开发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分享和深度研讨,共享热成形钢产品技术最新成果及发展方向。并组织参加2020(第十四届)国际汽车轻量化大会暨展览会,与多家企业合作达成意向,扩大了本钢产品在汽车行业的知名度,为本钢集团快速融入国家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该院全年组织技术交流与技术走访工作,全年共派出100多人次先后到知名汽车主机厂走访交流,并与科研院所和宝钢、首钢、河钢、鞍钢等兄弟企业进行技术交流与对标,提升本钢企业形象,增强市场影响力。
以对外合作开发项目为主体,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今年以来,本钢集团继续发挥科技创新“主引擎”作用,围绕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对外技术开发合作力度,积极推进对外合作项目实施。2020年有效实施对外合作技术开发项目17项,新签订项目3项,预计全年结题约8项,按计划实施率82.35%,同比提升7.35%。其中,本钢集团与辽宁科技大学签订的《高炉高效煤粉喷吹技术研究》《炉渣综合性能优化研究》《北营炼焦煤质量控制与优化配煤炼焦技术开发与应用》联合基金项目得到有效实施,进入到工业化实验末期,板材新一号高炉与六号高炉分别降低燃料比8.36kg/t和17.43kg/t,降低焦比4.5kg/t和22.5kg/t;板材六号高炉镁铝比(MgO/Al2O3)达到0.52,为高炉顺行稳定创造了条件。北营炼焦煤配煤方案已经确定,在焦炭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吨焦降低成本7元左右。《960MPa级超高强度热轧非调质结构钢研发》已完成装车试制,效果良好,已经具备供货能力。《镀锌双相钢DP980研制开发》完成工业化试制,已在冲压厂进行通用汽车前车脸支撑连接环零部件试冲压,效果良好,满足使用要求。此外,《基于物理冶金原理的工业大数据挖掘与智能制造》《板材高速拉伸试验及车身模态、刚度、碰撞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等项目均达到目标要求。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使企业在产品研发、工艺优化、技术进步、节能降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加快本钢集团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本钢日报
- [责任编辑:zhaozihao]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