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讯】由中冶集团子企业中冶赛迪集团总承包建设的东南亚的台塑越南河静钢厂1号高炉点火,并于5月30日顺利出铁,标志着中国首次特大型高炉核心技术、装备和项目管理整体出口的样板工程成功投产,也标志着中央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国际产能与装备合作再结硕果。
该工程由中冶赛迪集团总承包建设,牵头组织中国十九冶施工建设、由具有丰富钢铁生产实践经验的安阳钢铁提供全系统的开炉服务。工程采用大量国内自主研发或首创的高炉核心技术和装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运用了与国际接轨的项目管理方法,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项目彰显了中国冶金从设计、施工到生产运营服务全系统的世界一流水平,实现了中国冶金技术全系统在“一带一路”的整体出口,
响应“一带一路”号召,彰显冶金建设国家队实力
1号高炉工程是越南河静钢厂最重要的主体单元。越南河静钢厂由台塑集团投资,是东南亚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海外近20年唯一新建千万吨级联合钢厂。建设越南河静钢厂是推进世界钢铁工业合理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举。
中冶集团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发展机遇,调动中冶赛迪、中国十九冶等全集团最为专业的11家子企业参与其中,承担了从工程总体规划设计、总体咨询服务,到主要设备供货、主要工程施工,以及调试和维保工作,体现了在冶金建设领域独占鳌头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项目全面实现中国自有先进钢铁技术的输出和优质设备的国产化,为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带动了33.5亿美元的出口额,其中设备、钢结构合同金额约24.5亿美元,解决了越南当地约6000人的就业问题,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约3000人,上缴税金约3000万美元。当前世界范围内在建的两大千万吨级钢铁联合基地——宝武集团湛江钢铁基地和台塑越南河静钢铁基地,其总体咨询、总体设计及核心主体单元的设计、施工建设、项目管理等都由中冶集团承担,中冶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冶金建设国家队的一流水平和强大实力。
中冶赛迪在越南河静钢厂项目中承担了工程总体规划设计、总体咨询、原料场设计、高炉总承包、加热炉总承包和煤气柜总承包等项目,是越南河静钢厂承担项目和合同额最多的工程公司。中冶赛迪在项目建设中体现出的高端咨询、总体设计和精细化的国际化项目管理能力、产业链整合优势,得到了日本新日铁住金、日本JFE、台湾中钢、印度TATA等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的高度认可,切实体现了中冶集团国文清董事长提出的“立足国际前沿和冶金行业高端,用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无可替代的冶金全产业链整合优势,继续巩固和加强全球最大最强冶金工程建设承包商和钢铁企业运营服务商的领军地位,承担起引领中国冶金建设走向更高更优水平的国家责任”这一重要使命。
肩负领军企业责任,不断提升中国钢铁工程技术的国际影响力
中冶赛迪作为中冶集团打造冶金建设国家队的领军子企业,历经近60年发展,始终肩负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与中国十九冶一道,从响应“三线建设”号召在艰苦创业的岁月独立自主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到创新建设宝钢,到建设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工程宝武集团湛江钢铁基地,再到响应国家号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见证和经历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壮大的历程,推动着中国冶金技术不断进步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在越南河静钢厂项目中,中冶赛迪充分发挥高端咨询能力,以超越国际竞争对手的国际水准,融合系统性、经济性、可持续的理念,完成了一份高水平的千万吨级钢铁联合企业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提供了为国际投行认可的融资性可行性研究报告,推动了项目投资,并为项目量身定制规范标准、投资控制、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生产准备、维修制度等内容,成为业主信赖的总顾问单位。
1号高炉炉容4350m3,年产铁水319.7万吨,一代炉龄20年。中冶赛迪坚持创新驱动,在高炉上运用了自主研制的大型高炉无料钟炉顶布料器,该装备成功打破了西方工程技术公司的长期垄断,性能赶超国外同类设备;应用了高效低耗特大型高炉关键技术群,该技术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涵盖了特大型高炉工艺理论、设计体系、核心装备、智能控制的关键技术成果,降低燃料比20kg/t以上,降低吨铁耗风100Nm3/t以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世界同级别高炉的最先进水平;应用了中冶赛迪煤气高效除尘、环保节能转鼓法水渣工艺、高风温和富氧大喷煤等核心技术,实现节能环保;应用了中冶赛迪自主研发的高炉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将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实际生产应用结合,可实现智能化的生产操作。
中冶赛迪发挥近60年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结合越南河静项目建设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海外总承包项目管理体系,自主研发项目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平台,涵盖了项目分级进度计划管理、形象进度展示及综合数据分析、数字化施工现场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提高了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打造绿色精品钢铁标杆工程奠定了基础。
高炉工程建设历时四年多,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历经了“514”事件的冲击。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指导下,全体中冶人发扬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创新进取的精神,以极高的政治觉悟和专业水准,克服一切困难,实现了工程顺利投产,彰显了央企的责任担当和国家队实力,在“一带一路”和世界钢铁版图上镌刻下闪亮的新坐标。
(转自中国镍业网)
- [责任编辑:王可]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