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红海与蓝海

中国经济增长的红海与蓝海

  • 2012年07月13日 11:28
  • 来源:

  • 0
  • 关键字:通缩 经济增长
[导读]
中国铁合金网讯:中国的经济增速在今年放缓,甚至引发了一个十多年都无暇讨论的话题——通缩。在不那么高的GDP增速面前,很多人都不淡定了,开始呼吁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加大救市力度,眼巴巴地回头望向2008年。
 
越是在经济增速降低的时候,越是要保持头脑清醒。越是在经济增速降低的时候,越是要咬紧牙关。因为只有在困难的时候,才能够倒逼出足够的转型压力和动力,如果一遇到低速增长就坐不住,那么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企业而言,调结构就永远也提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议事日程上来。
 
对于今年的经济发展目标,政府在年初设定的是7.5%。而对于整个“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增速,政府设定的目标则是7%。也就是说,政府对于经济增速下降是有准备的,是打算主动顺应这一经济发展趋势的。因为通过政府投资来维持一个8%以上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长期取得成功的,其对于政府财力、环境资源、人力资本的透支太大,同时这样的增长无法让所有人都从改革中获益,有的甚至获得的只是个改革的成本。
 
一如2008年,现在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是两条道路,一个是2008年那样的选择,全力保增长,结果错失了调结构的大好时机,让中国经济的深层次矛盾积累更深;一个是只要GDP增速不出现骤降,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大力推动市场改革和经济转型,不是依靠更多的资源投入来获取增长,而是应该扩大市场空间,减少入市成本,通过制度变革来释放经济发展的活力,从而走出这“历史的三峡”。
 
廉价的劳动力成本、牺牲环境而换来的低资源成本、政府的高投资,这些是我们过去经济发展的模式特点,既让我们的经济迅速起飞,也让我们时刻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担心。继续这样的增长模式,势必让中国经济增长陷入到红海里,面临着与土地、资源、环境、人口等要素的激烈竞争,从而使我们的发展交织着不确定性的忧虑。低劳动力成本和低资源成本需要逐步回归到正常价值上来,这两块成本的升高,必然需要中国经济中的另一个发展要素——高企的制度成本降下来,这样,中国经济这艘大船才会驶进蓝海,靠创新和质量竞争,而不是靠低价和复制。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之言“市场经济改变中国命运”。正如文章所言,只有回首过去,我们才知道自己已经走出多远。从邓小平南方讲话及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到现在只有20年,中国发生的变化,“一日千里”恐怕都不足以形容。经济学家林毅夫说,中国经济还能高速增长20年。我们相信,如果我们的市场环境能够得到进一步完善,再一次释放出巨大的制度红利,林毅夫的豪言才会是掷地有声的。我们期待同样一个20年后,我们回首过去,也可以欣慰看到“轻舟已过万重山”。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