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拟退出首个海外钢厂全部股权,试生产10个月停产至今

首钢拟退出首个海外钢厂全部股权,试生产10个月停产至今

  • 2017年12月19日 14:44
  • 来源:中国铁合金网

  • 0
  • 关键字:钨钼
[导读]中国铁合金网讯:6年之前,首钢将 “走出去”战略率先实施在产能严重不足的马来西亚,联合当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然而,这家被当时被称为首钢第一个在海外投资建厂的项目开工仅10个月后便长期处于停产状态。日前,首钢正式挂牌准备甩掉这一“包袱”。

中国铁合金网讯:6年之前,首钢将 “走出去”战略率先实施在产能严重不足的马来西亚,联合当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然而,这家被当时被称为首钢第一个在海外投资建厂的项目开工仅10个月后便长期处于停产状态。日前,首钢正式挂牌准备甩掉这一“包袱”。

北京产权交易所信息显示,东方钢铁投资有限公司拟转让东钢集团公司(下称“东钢”)40%股权及8.34亿元债权,转让底价8.6亿元。信息中提到,东方钢铁投资有限公司母公司为首钢国际(新加坡)有限公司(Shougang International (Sinapore) PTE. LTD.)。

首钢官网显示,首钢国际为首钢旗下子公司,分属六大业务板块之一的国际业务。上述产权转让行为由首钢董事会会议决议于2017年6月29日通过。

首钢官网提到,积极贯彻“走出去”战略,先后在香港收购4家上市公司,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和奥地利等国成立多家海外企业。目前,首钢在2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机构62家,境外总资产近1000亿元,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也就是在“走出去”的背景之下,首钢与马来西亚公司协德控股有限公司(Hiap Teck Venture Berhad)合作,在马来西亚登嘉楼州甘马挽镇特鲁嘉隆工业园区投资建设综合钢厂。最终在2011年正式签订马来西亚综合钢厂项目总承包合同,首钢作为该项目一期工程的项目总包方,收购东钢40%股权。

首钢官网曾发文称,东钢是首钢第一个在海外投资建厂项目,涉及到制氧、烧结、炼铁、炼钢到轧材等全流程,也是首钢承揽开发的首例综合性钢厂项目。

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信息显示,东钢项目原本预计分两期散步建设。一期一步建成年产70万吨板坯的钢铁厂,一期二步达到年产150万吨板坯的产能,二期工程独立建设一座年产150-200万吨钢材的综合性钢厂。

而目前已经完成的则主要为“一期一步工程”。 一期一步工程于2012年7月开始建设,该阶段产能为70万吨/年,东钢自2014年12月底建设完成进行试生产。但试生产仅维持了10个月,也就是从2015年10月起,东钢即进入停产状态。试生产期间产能利用率也非常低,10个月产量共计约30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披露信息还提到,由于东钢与总包方、总包方与分包方对于已建成工程中部分工程质量、尾工以及由此带来的工程款项存在意见分歧,截至评估报告日工程尚没有竣工决算。由于没有竣工决算,东钢房产证均没有办理。

另外,尽管披露信息强调,东钢主要资产为在建工程及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但实际上东钢已资不抵债。财务指标显示,2016年,东钢营业收入为零,净亏损2.365亿元,资产总计20.24亿元,总负债20.61亿元,所有者权益-3606.39万元。而截至2017年10月底,营业收入仍旧为零,净亏损790.26万元,资产总计10.88亿元,负债总计13.77亿元,所有者权益-2.887亿元。

不过,眼下这家企业仍在指望能“起死回生”。披露信息显示,根据东钢提供的《东钢一期二步工程初步规划》和董事会决议,东钢大股东协德公司(占股55%)对东钢复产建设提出初步规划。东钢管理层预计,2018年2月1日将复产,2018年的总产量预计为57.88万吨,2018年及以后的年产量将维持在66.5万吨。

至于首钢此番退出东钢全部股权,原因尚不清晰。但有业内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对外产能合作涉及问题比较复杂,但通常会存在投资收益分配、管理方面等方面的分歧,钢企走出去‘水土不服’的现象也很常见。”

当然,对于首钢而言,尽早处理类似东钢这样的“包袱”也并非坏事。2014年9月出台的《首钢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即明确了将首钢集团“逐步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发展定位,明确了“一根扁担挑两头”、重点发展钢铁和城市综合服务商两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也就意味着,钢铁产业早已非首钢唯一主业。

西藏喜马拉雅成矿带发现超大型铍-锡-钨稀有金属矿床

中国铁合金网讯:从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科学家在西藏喜马拉雅成矿带东段扎西康矿集区南部的错那洞一带,识别出大型片麻岩穹隆构造,穹隆内高分异淡色花岗岩具有多期侵入特征,在穹隆边部发现厚大的矽卡岩型铍-锡-钨稀有金属矿体。通过稀疏地表工程控制,提交新发现铍-锡-钨稀有金属矿产地1处,达超大型规模,揭示出西藏喜马拉雅成矿带除铅锌、金、锑等矿种外,铍、锡、钨等稀有金属矿产也具有巨大潜力。该发现对重新认识喜马拉雅成矿带成矿作用,指导区域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在扎西康矿集区南部错那洞地区新发现的矿床以铍为主,共生锡钨,伴生有Se-Ru-铌-钽、铅锌-铜、金-银等有益组分。初步的调查评价与研究成果揭示,错那洞铍多金属矿床属矽卡岩型,矿体主要产于外接触带中矽卡岩或矽卡岩化大理岩中,铍多金属矿体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层位稳定,厚度变化均匀,含铍矿物主要为为硅铍石、羟硅铍石,其次为香花石,金属矿物主要为锡石、白钨矿,次有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等。

我国铍资源虽较丰富,但大型独立铍矿少,资源禀赋较差,主要与锂、铌、钽等矿共伴生,矿床平均品位远低于其他国家水平。西藏扎西康矿集区南部错那洞超大型铍稀有金属矿床的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一是属在西藏喜马拉雅成矿带新发现的矿种及类型,规模与潜力巨大,揭露出喜马拉雅成矿带中新世淡色花岗岩大规模稀有金属成矿的冰山一角,促进重新认识喜马拉雅带成矿带成矿作用与找矿潜力。二是打开了新的找矿窗口,拓展新的找矿领域与找矿空间,证实喜马拉雅成矿带可能成为我国新的铍-钨-锡资源富集区,对带动区域找矿,加快我国西部新的稀有金属基地建设有重要意义。三是建立西藏整装勘查区成矿理论

  • [责任编辑:Jiang Li Juan ]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