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普碳钢和不锈钢需求都将陷入长期低迷状态,市场未来将长期保持6亿吨左右的年表观消费量水平。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生产建设,国内的废钢规模逐年增大,钢铁产业的循环模式也已逐步展开,对初级原料需求将缓慢下降。
锰合金需求主要受制于钢铁产业转变,难以再度出现高增长态势,产量很难再创新高,巨大的产能将长期深化行业内彼此竞争。值得注意的是,节能环保已成为社会共识,高能耗的钢铁、铁合金产业将更受限制。此外,合金需求增长受限,锰矿消费需求也必会受阻,我国锰市空间或将长期徘徊在2011年水平。
近年来,国内发展态势良好的铬、镍、硅、钨、钼等铁合金企业,无一不拓展了单一节点的经营模式。
竞争促进技术创新
我国是锰合金生产和消费大国,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锰合金产销量还将长期保持较高水平。而我国锰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已造成产能过剩,合金企业间的同质化竞争将逐步加剧。南北电力、东西人力等成本已经呈现全国趋同的态势,为此,锰合金企业突围的方向只能聚焦技术创新。
最近几年来,技术创新已经在锰产业有所体现。国产锰矿企业优化了洗选技术,提高了锰矿回收率,降低了吨矿洗选成本;电解锰行业不仅降低了原矿的品味要求,而且加大了使用南非半碳酸锰矿代替氧化锰矿的力度,使得电耗水平不断降低,环保设施更加细化;硅锰企业不仅优化配矿比例,还加快淘汰6300千伏安等中小电炉,使电炉大型化得以迅速推广,利用高炉尾气对原矿进行预还原,大幅度降低电耗;高硅硅锰等高附加值产品也在迅速推向市场,为高端钢铁产业提供了强力的辅料支撑。
升级整合渐成趋势
我国锰矿资源有限,由于过去长期进行无序开采,加上锰合金生产企业遍地开花,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近些年来,在行业内外的压力下,散、乱、差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观,但还未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高效节能产业格局。
我国锰合金企业的数量过于庞大并且单一规模比较小,与上游矿山和下游用户还没有形成平等沟通的市场格局,整个行业还处于被动接受上下游,出价而内部恶性竞争的循环周期中。此外,进口锰矿只能进行高价竞购,销售合金被迫低价竞销,这使得原本狭窄的生存空间因为行业内部竞争再度受困,几十家企业同时竞争同一家上游或下游客户的现状显然无法延续。
行业整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涉及产业链延伸和股权投资、提升产品档次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而且还涉及凝聚共识和企业沟通自律,避免集体毁灭式的恶性竞争。为此,国内电解锰、硅锰和锰铁企业要分享技术及营销经验,对市场发出行业声音,积极与上游矿山和下游用户沟通,维护本已狭窄的生存空间。
此外,部分国企整合效果也不甚理想,民营企业间的整合更是遭遇传统观念束缚,全行业亏损局面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难出现根本性改变,行之有效的整合之路依然漫长。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不断推出政策促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2012年,中国铁合金行业将淘汰落后产能289万吨,涉及211家企业,锰合金作为铁合金行业的排头兵,在政府力量的推动下,行业升级整合进程必将加快。
展望未来,在严重供大于求市场格局中,面对整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开始转型,粗钢产量增长已经受限,废钢循环利用时代正在到来,不管出于主动还是被动,我国的锰系产业整合必定艰难前行,锰合金企业的数量会有所减少但规模将有所提高,产品升级与产业链运营的总趋势将不可逆转。(来源: 《中国冶金报》)
中国铁合金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均不得擅自拷贝或转载,否则视为侵权,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特此郑重声明!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