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逾2000 英利创新成果光伏行业居首

专利逾2000 英利创新成果光伏行业居首

  • 2016年01月22日 09:51
  • 来源:中国铁合金网

  • 0
  • 关键字:硅 金属硅 光伏
[导读]近日,光伏企业英利集团传出消息,依托“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能源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四大国家级研发平台承担了大量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提高光伏电池效率、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并通过开展“双创”活动提升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申请专利超过两千项,位居光伏行...

近日,光伏企业英利集团传出消息,依托“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能源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四大国家级研发平台承担了大量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提高光伏电池效率、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并通过开展“双创”活动提升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申请专利超过两千项,位居光伏行业首位。

据了解,截至2015年年底,英利申请PCT国际专利13项,中国专利2006项,《一种太阳能电池栅线电极及太阳能电池片》等1512项专利获授权,同行业排名第一。主编和参编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72项,承担国家973项目《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关键问题的研究》、863项目《效率20%以上新型电极结构晶体硅太阳电池产业化成套关键技术及示范生产线》等国家级科技项目23项,省市科技项目108项。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在创新驱动下快速发展,成为能够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我国骨干光伏企业通技术进步,掌握和储备了多项光伏行业领先技术,在不断提升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领先优势。

作为我国较早投身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的企业,英利1999年承接国家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光伏示范项目——“年产3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该项目被认为是我国光伏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起跑线,拉开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序幕。多年来,英利坚持以创新促发展,走出了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中国第一台线锯设备、第一台铸锭炉、第一台全球最大的油加热层压机、第一块240公斤硅锭,都相继出现在英利,成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历史性事件。近年来,即使面对资金紧张等困难,英利始终坚持技术攻坚,自2012年至今,英利国内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同行业第一。

据介绍,多年来,英利一直将光伏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手段,建成了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塔尖、企业技术中心为主导第二层、“草根创新”为基础第三层的立体创新体系。累计研发投入达30亿元,科研用房超过6万平方米,研发设备总值近 2.6 亿元,构建了1500人的大技术团队,相继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英利先后承担建设了科技部“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成为中国光伏行业唯一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企业。英利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作为创新体系的塔尖,在关键技术研发、资源共享、成果孵化、技术转让、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以英利企业技术中心为主导的第二层创新体系,把前端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生产力,在短时间内转化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使公司产品“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以“草根创新”为基础的第三层创新体系,实现了“全员创新”,在生产过程中,一线员工和技术人员反复进行在线创新,优化工艺、降低成本、提升质量、提高劳效,大大发挥了创新叠加效应。

依托完整的立体创新体系,英利创造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熊猫”双面电池效率达到了21.5%,发电量比常规组件高出30%;新硅烷法多晶硅技术打破了国外电子级高纯硅的技术垄断;高效率长寿命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占领国际前沿,填补了我国该项技术领域的空白。涌现出“赵华利”式功率测试连接器等5500多项一线员工的草根创新成果,在2012年和2013年英利技术创新博览会上,80%的创新成果出自一线员工之手,每年能产生4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

此外,英利构建了广泛的国际化科技合作体系,与荷兰能源研究中心、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杜邦公司等国内外100多所知名大学、研究所和跨国公司建立了长期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了500多项合作研究,实现资源整合、协同创新的集聚效应。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我国推进改革、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英利在小微科技型企业和有鲜明优势的个体基础之上,实施以新能源+智能电网为核心产业的“双创产业孵化基地”项目。不仅为入驻创客提供生产经营场地、配套设施等便利条件,同时提供管理运营、产品设计、技术咨询、成果转化、市场推广、战略合作、投融资服务、新三板上市等全链条服务,将大幅度提升我国光伏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预期年孵化项目150余项,实现技术成果转化200余项,可实现加速创意项目落地发展,提升创业成功概率,拉动本地年均产值50亿元,年均利税6亿元,同时解决2000余人就业,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 [责任编辑:tianyawei]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