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近两年来的不景气,似乎成为常态。产能过剩、消费萎缩、价格下跌……等词汇也成了煤炭行业的代名词。伴随着行业的不景气,随之而来的违约增加或将不可避免。
据多家媒体报道,四川最大的民营煤炭企业恒鼎实业无法偿还原本2015年6月到期的2.9亿元人民币贷款,另外,11月4日到期的1.83亿美元公司债面临违约风险。
行业资产负债率高
恒鼎实业债务违约,只是行业中的“冰山一角”。“事实上,很多煤企的资金链已经处于断裂的边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晖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来自中国煤炭协会的2016年1月的最新权威数据显示,目前煤炭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67.7%,处于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华企商学院研究中心给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从上市煤企来看,截至2015年三季度,29家上市煤企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5%,其中部分煤企的资产负债率已超过80%,如国投新集为80.82%、山煤国际82.06%、煤气化88.01%,远超过70%的警戒线。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煤炭行业负债规模为47564.48亿元。去年1-9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下降64.4%,为跌幅较大的行业之一。
面对煤炭行业巨额的负债规模,事实上和目前我国煤炭整体行业发展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王晖告诉记者,2014年以来,煤炭行业由于受整体经济下滑的影响,生产经营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煤炭开采成本高,价格持续下滑,市场份额不断萎缩,销售压力不断增大,煤款难以回收,资金严重短缺,融资难度增大等。
华企商学院研究中心分析师孙海红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在前几年煤炭行业形势较好的时候,煤企利用贷款快速扩张产能,导致负债水平快速提升。而近几年,行业产能过剩凸显,下游需求萎靡,煤企销售困难,再加上现在煤炭承兑比例过高,更加剧了煤企的资金链状况。由于自身现金流恶化,很多煤企利用贷款融资来维持经营,进一步提升了行业资产负债率水平。
总的来说,煤炭行业负债高主要受煤炭需求放缓、过剩产能难以消化、控制煤炭总量难度增加、国际能源价格下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不堪重负、恶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煤企现如今已经是压力巨大,再加上巨额的负债,可谓“雪上加霜”。
王晖表示,目前煤炭价格下降,销路不畅,高负债率直接影响着煤炭行业职工的收入。尤其是大多数煤炭企业不能按时发放工资,相关的人事、教育、卫生等其他部门也受到影响。与煤炭企业相关的餐厅、酒店等服务行业也受到重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正积极采取措施渡过难关,按月按时为职工发放基础生活保障金,以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部分煤炭企业承诺工资剩余部分和部分欠发的工资,由财务处挂账,待经济好转后逐步补发给职工。
孙海红表示,当前煤企盈利困难,高负债经营让本就接近亏损的煤企的资金链更加不堪重负。而且现在如银行等低成本渠道已停止对煤企新增贷款,煤企融资成本日益高攀,导致企业的资金压力大,盈利受挤,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随着现金流不断恶化,近几年煤炭行业将会出现大量的负债违约,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抗压能力较弱的民营煤企和中小煤企将迎来倒闭潮。”孙海红强调。
中研普华高级研究员鲁伶俐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些煤企经营持续亏损,经营性净现金流无法对公司未来投资和债务偿还形成保障。部分中小煤炭企业更是不堪重负,直接倒闭。
据记者了解,不仅煤炭行业高负债经营,和煤炭类似的钢铁行业、焦炭行业、玻璃行业和建材行业等也有此类现象。
产业融合或是途径
煤炭行业面对如此困顿的境地,究竟该如何走出重围?王晖表示,目前应该加快煤炭企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例如与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现代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环保产业、食品医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金融业等,全力推进非煤产业做大做强。与此同时,煤炭企业迫切需求从“资产管理”向“资本管理”转变,对于旗下的煤炭资产,通过资产重组和资本转换等金融手段,快速增加非煤资产。
孙海红则认为,对于当前煤炭行业而言,最关键的是化解产能过剩,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手段就是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行业兼并重组。而这需要政府层面出台更深入、可操作的一套去产能政策,在新项目审批、资金、贷款等方面推动企业优胜劣汰,清理掉一批“僵尸企业”,同时提供配套资金支持煤企转型。
据悉,按照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要求,“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供给侧管理“去产能”,拟建立退出机制。对于眼下中国经济发展,煤炭行业供给侧的产能退出似乎应该加大力度。
然而,我国去产能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鲁伶俐表示,深入推动体制机制改革,让“市场的手”在企业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动精细化生产组织方式等先进管理模式落地生根。继续推动节能减排,借助“两化”融合的契机,尽早向清洁生产转变。关注交易模式创新,用好金融工具,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一个行业的发展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外部环境的改善和政策扶持,只有通过实施内部深化改革、管理创新、节能减排、交易模式创新等举措,推动自身在应对转型升级的“阵痛”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鲁伶俐认为。
随着事物的发展,纵然外部环境和条件很重要,但是,要想改变现状和局面,根源还要从内因上着手。
“煤炭行业应该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实现组织体制和管理机制创新,加快向公司化运行转变;煤炭企业要尽快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迈进,解决‘管理手段简单、管理形式粗放、管理层次多、有效性逐级衰退’的问题。”鲁伶俐强调,必须要适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适应新技术新工艺带来的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适应煤炭消费强度下降的新趋势。
孙海红坦言,未来几年,煤炭下游行业难以出现显著改善,行业仍将持续低迷,煤企必须快速调整方向,实现转型升级。向煤化工转型是煤企较好的选择,传统煤化工领域,可以向技改升级深度挖掘,如焦炉煤气制LNG、煤焦油加氢;新型煤化工产品中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与盈利空间。
纵观上述业内人士的观点中,不难看出,2016年煤炭行业似乎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正如业内人士所言,未来会有很多中小型煤炭企业退出市场,一些中大型的煤炭企业会合并重组。文章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中国铁合金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均不得擅自拷贝或转载,否则视为侵权,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特此郑重声明!
- [责任编辑:Sophie]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