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亟待整合,否则:要么倒闭,要么变“僵尸”

中国汽车产业亟待整合,否则:要么倒闭,要么变“僵尸”

  • 2015年11月17日 08:45
  • 来源:中国铁合金网

  • 0
  • 关键字:镁 金属镁 镁锭 镁合金
[导读]每一个工业化国家都知道发展汽车工业的重要性。这个行业可以创造收入不错的就业机会,并带动无数的衍生行业,从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到汽车经销商,再到公路和沿着装配线建立起来的餐馆,不一而足。过去20年,中国一直在实施一项无法言说的充分就业政策,各地政府都大力上马汽车项目,...

每一个工业化国家都知道发展汽车工业的重要性。这个行业可以创造收入不错的就业机会,并带动无数的衍生行业,从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到汽车经销商,再到公路和沿着装配线建立起来的餐馆,不一而足。过去20年,中国一直在实施一项无法言说的充分就业政策,各地政府都大力上马汽车项目,涌现出一家家新生的汽车公司。结果是,他们虽然创造了就业机会,创造税收,但是也制造了供过于求的窘境。现在,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终于迎来了大整合的时代。

在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的美国,除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外,现在只剩下两家本土汽车制造商。但中国的本土汽车制造商却有几十家。全球知名市场研究公司J.D. Power表示,现在是强者生存的时候了。

中国的汽车销量正在下滑。过去十年来,中国轻型汽车销量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6%,而眼下已经连续数月出现同比下滑。目前对2015年全年汽车销量的预期为2410万辆,比2014年大约高出2%。J.D. Power表示,美国新车销量在2015年预计将达到1730万辆。

随着汽车行业的萎缩,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将面临两种命运,要么被收购,要么倒闭。考虑到地方政府对失业问题的忌惮,但省市级政府在他们的地盘内依有着巨大影响力,因此估计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还要延续一段时间。

虽然中国经济在最近被财经权威人士炮轰得体无完肤,但中国经济的体量却是大到无法被忽略的。对于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和福特汽车(Ford)而言,中国要比西欧、日本、印度和巴西重要得多。对于别克(Buick)等品牌,中国的汽车消费者与美国消费者一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中国占到每年全球轻型汽车新车销量的25%以上,今年以来创造的企业营收在4700亿美元上下。

中国拥有40多家汽车制造商,汽车品牌更是超过90种——几乎是美国市场的三倍。在中国,汽车制造商要么是本土民营品牌,要么是已经和外国车商合资的大型国企。当前的政策规定,外资在合资企业中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50%。按照J.D. Power的说法,这些国有企业在中国销量最高的15家乘用车制造商中,占到11家。

国外品牌的汽车在中国乘用车年销量中占到65%。

为了消化库存,汽车制造商不得不进行降价促销。但这一招难起作用。国外汽车品牌深受中产和富有人士喜爱,是因为它们被视为高品质的象征。这将使得大众汽车公司(Volkswagen)和通用汽车未来在中国继续如鱼得水。然而,规模较小的中国车企却不得不执行低价政策,来和其他国内竞争对手展开“厮杀”。如果汽车制造商全都本土化的环境下,再加上他们之间缺少真正的竞争,那么降价销售会危及到车企的利润空间,导致这些公司陷入亏损,进而金融机构也将因为车企无法偿还贷款而承受坏账打击。

根据J.D. Power发布的《2015年中国汽车经销商满意度研究》(China Dealer Attitude Study)报告显示,2014年认为在新车销售方面出现亏损的汽车经销商占到47%,而2013年的这个比例是28%。由于汽车制造商一直处于超产状态,所以这个趋势一直延续到了2015年。

在J.D. Power汽车部门担任高级副总裁的约翰·汉弗莱(John Humphre)表示,据估计,中国现在的汽车年产能已经超过3500万辆,但今年国产车的销量预计是2300万辆左右。

“凭借有利的基础成本结构,许多中国本土车企得以在低效率和低利润率的状态下维持经营,但是他们最终面临的后果只有两种,要么破产,要么被来自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对手收购,”他在周四发表的报告中写道,“只有让以市场为基础的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整个行业才可以摆脱长期的降价竞争局面以及由此而来的利润受到的冲击。如果对这种局面坐视不理,其风险将是创造一个充斥着‘僵尸’公司(无论是国外,还是本土公司)的汽车行业,以致于实现持续盈利或者生产高价值产品的可能性变得微乎其微。”

为应对汽车业的滑坡,最近中国政府已经下调了购车税费。这一措施深受该行业一些汽车制造商的欢迎,其中包括投资者。

在过去三个月,吉利汽车的销量增长28%,同期,长城汽车销量增长23.3%,而且上述两家公司的股票都跑赢了恒指。

不过,减税政策只是一个短期解决方案,并不能解决中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北京方面有机会改变政策,让它的汽车行业在未来变得越来越强大,”汉弗莱说,“问题就在于,这要牺牲就业、营收和自豪。他们会允许市场力量自由发挥吗?抑或是因为不作为和推托而错过一个大好时机?”

  • [责任编辑:tianyawei]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