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魏桥:不一样的“铝市”春秋

另眼看魏桥:不一样的“铝市”春秋

  • 2015年10月20日 16:02
  • 来源:中国铁合金网

  • 0
  • 关键字:另眼看魏桥:不一样的“铝市”春秋
[导读]中国铁合金网讯:凛冽的寒风在铝行业的市场持续地刮。很多铝企业耐受不住冷空气被冻感冒了,但狂风刮得再狠,魏桥的世界却始终温暖如春。

中国铁合金网讯:凛冽的寒风在铝行业的市场持续地刮。很多铝企业耐受不住冷空气被冻感冒了,但狂风刮得再狠,魏桥的世界却始终温暖如春。
  今年上半年,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铝产量大约210万吨,超越俄铝和力拓,成为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商;净利润27亿元人民币(4.23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20亿元,增长大约三分之一。
  而在过去连续四年时间里,魏桥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跃升了206个位次,营业收入翻了近一倍。
  2012年,首次挤进世界500强,以营业收入24905.5百万美元排行第440位;
  2013年,以营业收入29562.0百万美元排行第388位;
  2014年,以营业收入39259.9百万美元排行第279位;
  2015年,以营业收入45757.1百万美元排行第234位。
  神秘帝国、铝业巨头、山东首富、低调富豪……媒体们炮制着各种各样引人眼球的词汇形容着魏桥和它的掌门人,有人佩服,有人汗颜,有人不忿。而数字意义的成就和外界热议的背后,铝行业的人们更为关注的是魏桥是如何“发家”的?以魏桥为龙头的整个山东滨州的铝工业模式是如何发展的?他们接下来的动作又将会对整个铝行业的发展和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  

魏桥模式:走向全球一体化 凭的不止是“电”
  一提“魏桥”俩字儿,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电多电便宜”。铝电网一体化是魏桥模式的起点和“命门”。魏桥在整个滨州市形成了自己独立电网,孤网闭环独立运行,其自建电网的电价比国家电网便宜1/3,可以为电解铝的生产提供充足、稳定的电力和蒸汽供应,极大地降低用电、用热成本。早在1999年,魏桥建了2台小机组,投产3天就被迫与电力公司解列。为了保证生产,他们买了大马力的柴油机作为启动电源,并下决心配套上马自己的电网。有了安全的电力保证,魏桥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电多了,就上项目,项目多了,再发电。2002年,魏桥建成首个电解铝生产能力为50kt/a的铝电解厂;十几年后的今天,魏桥已拥有1400万吨的氧化铝产能、621万吨的电解铝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铝业生产企业。
  在铝电网一体化模式的基础之上,魏桥一方面向上游电力、氧化铝延伸,另一方面向下游铝加工畅游,打造了上下游一体化模式。1999年进入热电领域,2001年进入铝业领域,2005年进入氧化铝领域,2011年进入高精铝板带箔、新材料领域,2014年进入采矿领域,如今已经形成了“热电—采矿—氧化铝—原铝—高精铝板带、新材料”于一体、上下游业务配套平衡的完整产业链。

       但魏桥的眼界和市场绝非仅局限于国内。如今魏桥提出了“全球一体化”模式,积极构筑起覆盖全球的产业格局。
  魏桥的资源来源于全世界。其在海外市场获取铝矿资源的力度、规模和手段令国内同行望尘莫及。我们国家的铝土矿一直处于比较紧缺的状态,印度尼西亚国家政府禁止矿产品出口政策实施后,包括魏桥在内的中国铝企业铝土矿供应都受到了影响,这就倒逼大家在全世界找资源。而魏桥早在两年前就开始在印尼投资建设氧化铝工厂,2013年10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尼时任总统苏西洛共同见证了其在印尼投资项目的签约,该项目是印尼第一家大型氧化铝生产企业,第一条年产100万吨的生产线将于2015年年底建成投产,第二条生产线将在2016年年底投产。如此以来就符合了印尼在本土建厂可以获取矿石的要求。
  魏桥也是中国率先在几内亚共和国拿到了铝土矿的企业。不但是获取了矿权,还实现了河运、海运相结合的集多式联运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9月25日,魏桥的合作伙伴新加坡韦立国际集团首艘装载17.6万吨几内亚铝土矿的“Winning Confidence ”(韦立信心号)轮船正式启航,离开几内亚开往烟台港,并计划在11、12月份分别装运50万吨和80万吨铝土矿。
  原材料来源问题解决了,运输问题解决了,这使魏桥完全摆脱铝土矿资源短缺对其发展的限制。
  魏桥的产品卖向全世界。其在国外开采矿石,在国内各个产业集群进行铝产品深加工,然后将产品向国外出口。板带箔、型材、汽车轮毂、电子产品都已经有了大量的出口。
  如今魏桥在电解铝环节从技术到成本到产量上都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铝电网一体化、上下游一体化、全球一体化,三个一体化构成的“魏桥模式”优势愈加凸显,令国际上的一些老牌企业感受到了压力。个别国外铝企联合要求魏桥限产、对中国铝产品的出口要管制等等现象,或许已经说明“魏桥模式”对国际铝行业产生了影响。魏桥不仅在国内铝行业中独树一帜,并且已经在全球铝业舞台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滨州模式:在这里没有一家涉铝企业是亏损的
  在电解铝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魏桥吸引和带动了滨州周边众多铝加工企业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集群,还引来了中信戴卡、北汽集团两个世界500强企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 “滨州模式”。
  在前段时间于滨州召开的中国铝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交流大会的间隙,山东创新集团董事长崔立新和中国有色金属报记者笑谈:“产业集群就像是多家饭店扎堆儿开起来的餐饮街,几家欢喜几家忧,有的老店干了几十年生意依然非常红火,有的店今天刚开张明天就倒闭了。但滨州这条以魏桥为龙头的著名‘餐饮街’,每一家店的生意都蒸蒸日上。滨州铝产业集群内没有一家涉铝企业是亏损的,全部都能盈利。”
  “创新集团是在魏桥提供的铝水资源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作为一家滨州地区从事高端铝材生产的下游铝加工企业,崔立新直言与魏桥的战略合作使得创新集团在产品生产上拥有了很强的价格优势和规模优势。目前该公司核心加工能力为400多万吨,实际产量360万吨,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交通运输、电子产品等领域。
  不仅仅是创新集团,在这里众多铝加工企业的发展都受惠于魏桥的铝水。这是一个超近距离的产业集群,企业与企业之间往往就隔着一条马路或者隔着一道墙,魏桥的铝水一出,就可以立刻到铝加工企业的手中。从铝土矿到铝板带箔、汽车轮毂、汽车零部件等最终的制成品,铝水不落地,直接运到下游生产企业。大大缩短了生产流程,节约了铸造、仓储及再熔化成本。初步测算,魏桥每生产一吨铝水,上下游企业就能共享900元的成本优势。
  滨州市范围内目前已经形成三大特色产业集群:以邹平经济开发区为核心、辐射魏桥镇的特色铝产业集群;以滨州经济开发区为核心、辐射惠民、阳信的特色铝制品加工高端产业集群;以北海经济开发区为核心,辐射沾化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集群内涵盖了全球最大的铝合金特色轮毂生产企业中信戴卡,亚洲最大的活塞生产企业渤海活塞,国内最大的铝合金材料生产企业山东创新集团、国内最大的铸造铝合金和功能母合金企业河北立中等铝材深加工企业。形成了创新、久盛、天阳、裕阳等企业组成的国内最大的铝棒生产基地;创辉、紫光、弘亚组成的国内最大的电工圆铝杆生产基地;中信戴卡、六丰集团、立中集团组成的国内外高档汽车铝合金轮毂生产基地。
  如今,滨州市共有涉铝重点企业34家,已形成电解铝产能636万吨、铝材加工420万吨的生产能力。2014年,铝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24%,铝工业的“滨州模式”已成为引领滨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5000亿级铝产业集群:魏桥的“舍得”与“海阔天空”
  9月份,滨州市政府宣布力争5年之内把滨州市打造成年产值5000亿元的世界著名铝产业基地的消息在行业内激起千层浪。他们计划依托魏桥优质铝水资源、短流程布局优势,加强全产业招商引资,引导铝产业向中高端、集群式发展。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滨州市的铝产业年产值将比2014年的产值翻三倍,接近于2014年济南市全年生产总值。
  从魏桥自身铝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到以其为龙头整个滨州地区铝工业集群化的发展,再到打造5000亿级的铝产业集群。外界所看到的可能只是规模上的急剧扩张和产值的快速攀升。但其实这种“大”的背后暗含着的或许是推动中国铝加工业突破当前发展瓶颈,影响中国铝加工业乃至世界铝加工业格局的一种全新发展思路。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中国铝加工中下游行业缺乏紧密性的集群效应。我国规模以上铝加工企业就有1842家,企业多而分散,单个企业的实力和能力有限。可是如果我们单打独斗甚至出现内斗的话,十年也无法跟世界顶级铝企业抗衡。想跟国际顶级铝企业抗衡,我们必须抱团。怎样抱团?就是扩大我们的产业集群。”魏桥铝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波向中国有色金属报记者吐露了打造5000亿级铝产业集群的初衷。“我知道铝加工业越往下游走科技含量会越来越大,成本因素会越来越低,可是对技术要求再高,最后还是要回归到成本这项呀。所以我们敞开胸怀,给更大的优惠政策,让利企业,尽最大限度吸引优秀的铝加工企业来到滨州,形成一个具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大的产业集群,做到国外先进铝企业具备的东西我们也全都具备,但我们有的东西他们不一定有。用这个高质量的大集群去对标世界顶级铝企。“

       产业集群目前已经成为倍受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重视的一种重要的产业发展组织形式。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说:“创新不是孤立事件,它们趋于群集。”在产业集群内部容易产生专业知识、生产技能、市场信息等方面的累积效应,同时集群内企业因时刻面临同行竞争的压力产生了不断创新的动力;而集群内技术设备发展的专业化、搜寻劳动力的相关成本的降低,也给各个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或节省更多的成本。产业集群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具有行业领先的主导企业和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两者缺一不可。以魏桥为主导企业的滨州市铝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将会给其中的各个企业带来资源、成本和技术上的优势,以推动集群内企业生产出附加值更高、产量更大的高端铝材,进而使整个铝产业集群的技术研发水平和产品质量提升了一个层次。
  “2008年搬到新办公楼时,我的办公室里挂了一幅字画,叫‘稳操胜券’。曾经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力图稳操胜券,所以魏桥在起步阶段、发展阶段一直稳扎稳打,打有把握的仗,这些年的发展非常成功。可是如今,在我们从技术到产能到规模都已经达到世界第一的时候,我又在稳操胜券旁边挂了一幅字:‘舍得’。我突然领悟到,做事业和做人一样,不是所有东西都要得到的,不能把一切都攥到自己的手里。最近我又请人写了一幅新字:‘海阔天空’。海阔天空,从一方面来讲是魏桥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和更广阔的世界,我们要勇往直前;而其另外一层含义是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张波跟记者分享了伴随着魏桥的发展他这几年的心境变化。
  “在打造5000亿级铝产业集群上,魏桥赚不赚钱不重要,我们让利不要紧,重要的是探索出一个好的方式、对的路子,带领出一个全新的铝深加工产业集群在全世界把名声打出去。能为中国民族工业出一份力是我的福气。”张波心里的“舍”,是在面对铝产业集群时舍去魏桥的个体利益,通过魏桥的让利和提供其他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国内优质铝加工企业来到滨州。而他心里的“得”是通过魏桥自己退一步的“舍”,形成一个高端的铝产业集群,进一步地扩大我国铝加工行业在整个世界的影响力。
  这种“得”,不再是魏桥这个“尖子生”出头代表中国铝工业在世界上发声,而是使一个优秀的中国铝加工“大班级”立足于海阔天空的全球舞台。

从“魏桥强”到“铝业强”:中国铝工业该如何走向制造强国之路
  9月29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提出新材料是十大重点领域之一。而这个路线图所指出的23个重点方向中包括了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汽车、海洋工程装备等都是与铝加工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密切相关的内容。
  铝加工业要想加快技术创新以满足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要求,高品质、大规模的铝产业集群是推动我们向高端发展的一种重要产业模式。但如果想充分利用好这种产业模式,使中国铝加工业成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主力军,我们必须要正视当前中国铝加工业发展所遇到的瓶颈——为什么我们拥有全世界一流的硬件设备,却生产不出一流的产品?
  拿汽车铝板为例,中国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最先进的铝板带热连轧生产线,但至今还没有一条国内企业投资的成熟产业化生产线。近几年,汽车铝板在全球市场上已经从2010年的几万吨增长到现在的三、四十万吨,今后几年还有可能成倍增长。面对这个爆发式增长的市场,我们却始终处在被动跟踪状态。
  我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铝业大国,铝加工业在产量、装机水平等方面均位居世界前列,但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离铝业强国还有一定的距离。一般的中、低端产品生产过剩,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短缺,不能满足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需要大量进口。2014年中级深加工产品的比例占铝加工产品总量的10%左右,高级深加工产品即精密加工的可供装配的零配件如车轮、电子产品零件、轨道车辆等所占比例不到4%。虽然某些企业或某些单一技术达到或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技术支撑能力有限,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为什么中国铝工业的发展会出现如今这样的尴尬局面?或许最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生产规模扩张了,但是人才没有扩张,发展思路没有扩张。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主任王国军犀利地指出:“最深层次的原因是短视!”
  王国军认为,造成中国铝加工业技术发展瓶颈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铝加工企业舍不得在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上进行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原因是绝大多数企业认为投资周期越短越好。“我们总是说缺乏人才,那我们为什么不入手把人才培养起来?为什么没人去做这件事呢?因为没有有这种格局、胸怀、情怀的人才培养队伍存在。再者,技术创新的根源在于体制,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当我们真正想培养人才时候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可抗的阻力。”王国军不无担忧地对记者说:“无论是从国家层面上还是从铝加工从业者层面上说都应该有一个忧患意识,我们不能只追求短期逐利,而是要追求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和正确的产品研发价值导向,这样才既能解决人才短缺和技术创新的问题,企业也得到了利润,国家经济也得到了发展。从当前我国铝加工业发展格局来看,这需要一个过程。”
  如何更好地沿着路线图的指引,提升“中国制造”,破解人才瓶颈?从记者采访魏桥铝电有限公司销售总公司总经理赵前方的回答中我们能深切体会到企业正在为实现这个目标所做的努力:“魏桥年产76万吨高精铝板带生产线产品目标就是高端、一流,为保证产品高质、稳定,我们正在面向全国招聘相关专家和技术工人,同时配套一系列激励和培养机制,解决人才瓶颈。”
  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更要有能用好设备、懂技术的人。在过去注重规模扩张的高速发展时期,铝加工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不少欠账。我们缺乏大量娴熟的产业技术工人,缺乏高端科技人才,这成为制约我们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最关键因素。要想在整体上提升中国铝加工业的产品层次需要有大量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支撑,必须先在人才质量上提高一个层次。一方面铝加工企业要认识到企业本身是职业教育最大的受益者,努力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努力培养高水平的产品研发团队;另一方面高校和科研机构要转变观念,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把研发成果和推广应用向铝加工企业延伸,重视技术、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科技人才培养。
  不仅仅是在人才本身培养上的短视,当前我国许多铝加工企业发展思路局限,总是指望靠短期项目来盈利,缺乏长远的产品研发战略,没有精深钻研生产技术的耐心。内蒙古蒙东铝及新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海石说:“现在科研院所和高校做基础研究的基本没有,总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之上开始搞研究,总是在模仿别人做出的东西。仿是一个过程,但我们不能无限地仿下去。”
  创新动力的不足最后也将导致一个企业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低水平重复建设也许有利可图;在如今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这种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最容易在市场的重新洗牌中被淘汰出局。
  银邦股份金属层状复合材料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德敬跟记者聊到:“我一直欣赏德国的模式,公司不大,产能不大。虽然我一辈子可能就这么大的产能,但是我越做越好。任何产品都有它的不足,德国企业的做事方式是在自己一开始的模式和水平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和更新自己的产品。谁都不会睡一觉明天醒来就发明一样全新的东西。我们中国的铝加工企业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路,在不断完善自己产品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严荣庆也有着类似的看法:“不管是加工行业还是冶炼行业,各家铝企业都要瞄准自己最强的那一当面去做,在开始做一件产品时,就要下决心把它做好,做专做精。”
  加工环节是创造有色金属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加工水平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当铝加工业已发展到同质化竞争加剧、劳动力优势逐渐丧失的阶段,一些有能力的企业何不放长眼光借“中国制造2025”之风尝试着换个活法?从广度聚焦到深度,不再图一时短利新增或扩大一般产品产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目光专注于市场需求短缺的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这既有利于企业本身长远的生存和成长,又有利于提高精深加工产品占整个铝加工产品的比例,优化铝加工行业的产业结构。进而推动我们成为铝工业强国,迈入制造强国。
  魏桥是已经冲到了世界铝工业舞台之上的“尖子生”,滨州5000亿级铝产业集群是正在冲向世界铝工业舞台的“优秀班集体”,他们给中国铝工业的前进带来了极强的示范作用和推动力。但如果我们想要真正以铝业强国的身份顶天立地地站在世界舞台上,需要的是整个铝行业在产品技术研发水平的突破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当我们能够用一流的硬件设备生产出一流的铝产品的时候,当我们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开始被别人跟踪模仿的时候,才是成为世界铝业强国之时,或许也是中国成为制造强国之时。期待到那个时候,无论经济形势遇到寒冬还是酷暑,我们的行业都将四季如春。

中国铁合金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均不得擅自拷贝或转载,否则视为侵权,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特此郑重声明!

  • [责任编辑:Chen Lian Hai]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