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新社发布消息称,江西省地矿局在2014年探明的景德镇市浮梁县朱溪钨铜矿项目或刷新世界最大钨矿床储量纪录,文中还称,该项目目前已探明的钨储量逾100万吨、铜资源量30万吨,且找矿前景好、品位高。
该报道再次让各界的目光聚集在朱溪钨铜矿,目前该项目进展情况如何?背后又有哪些令人惊艳的场景?工作在一线的人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探访:
藏身荒野中的项目部
26日上午,驱车近40分钟,记者赶到了寿安镇朱溪村,问路时,这里的老乡显然对家门口的钨铜矿非常了解,他们指着告诉记者:“沿着路直走就到了。”
沿着X091县道直走,出了居民区便是大片的荒野,期间,偶尔有几辆重卡从身边驶过,没走多久便发现了挂着“朱溪铜钨矿项目部”的大院。里面除了一栋二层小楼,就是一溜的大棚仓库,仓库外边还清晰地写着“艰苦奋斗,找矿立功”的标语。
在得知记者的来意后,省地矿局九一二大队的工作人员康川和欧阳永棚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谈到这里的钨矿储量,这里的工作人员虽然没有用上准确的数字,但是依旧给出了“超大型”“世界级”“不是世界第一就是世界第二”的答案。
也许看出了记者眼中的好奇,工作人员将记者带到了一侧的仓库中。“这里原来是老乡养殖鳗鱼的地方,后来才租给我们。”
进入仓库的正门,便能发现面前就码放的一排木托,上面全是一些被工作人员称之为“岩芯”的柱形的灰色石头,难道这些石头就是我们要找的矿石?
一台小巧的紫外线灯发出柔柔的紫色光芒,当照射在这些矿石上时,这些灰溜溜的石头上就绽放出点点蓝白色的荧光。欧阳永棚说,这些发光体就是矿石里的白钨。据介绍,这些钨含量颇高的矿石都来自于地下千米以上的矿层中。据称,这是将矿石是按照钻取位置的浅深顺序码放的。
直击:
探矿现场的那些人和物
从项目部出发不远便能发现一个被绿色篷布罩起来的钻机,从外观看,整个机体差不多有两层楼那么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仓库里看到的岩芯就是从这里取出来的。
“咱们这个钻机最深钻到了2220多米,刷新了江西省的纪录。”据介绍,该钻机理论上最深可以钻2500米,如果换算成楼房的高度,那将是一栋八百多层的超级大楼。
据介绍,记者目前看到的钻孔是从2014年12月9日开始开钻的,这此之前,项目部已经开钻了二十余个钻孔了。目前该钻孔的深度已经达到了1200多米。
“我们是24小时工作,晚上也不休息。”记者从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处了解到,钻机的每天的下挖深度主要是和岩层的硬度有关,如果岩层硬度高,一天下来很可能只能下钻七八米。
据介绍,这台钻机可谓是十足的“电老虎”,用柴油机发电一天都得用上一整桶柴油。
在现场,记者发现有工作人员正用红色的颜料在取出的岩芯上标记编号,上面可以清晰看到“423”和“10/6”的字样,据介绍,这些编号主要是为了辨别这些取出岩芯摆放的位置,“423”是指钻孔的次数,10/6是指这一块是取出的十块岩芯里的第六块。而现场最忙碌的也许是编录员了,对于每一块岩芯的相关记录,他都必须要手写在记录本上。
意义:
朱溪钨铜矿其实不简单
如今,谈起朱溪钨铜矿,业界不少人都非常了解,这个钨铜矿是如何被发掘的?故事要从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成立之初说起。
“基金中心成立之后就要在省内找一些有找矿潜力的一些点,而我们队里的领导早就听说朱溪这里八九十年代就有人在这里开采铜矿,而且这里的矿产条件很好,所以就来这里进行考察。”康川告诉记者,在进行相关考察,以及提取原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情况条件分析后,确定景德镇浮梁县寿安镇朱溪为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的一个开发点,并于2010年正式投入。而康川,正是第一批进驻朱溪的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整个项目在2010年六七月份开工的。
这么大的工程到底有多少人参与?对此,康川表示,第一批进来才三四个人,到了现在,也只有二十余个。
据悉,整个矿藏的勘查阶段分预查、普查和详查阶段。目前该项目进度正处于普查阶段。“到了详查阶段,我们就会加密打孔的距离,这样的精度更高,而且可以更准确的测算矿物的储量。”谈及何时可以进行详查和开采阶段时,这里工作人员坦言“说不准”。“这主要是根据咱们国家的需求来,如果国家迫切需要,那(进度)就很快,而且中国钨含量占世界70%以上,加上这边的钨铜矿位置太深,很可能准备当成战略储备资源。”同时,记者还了解到,这里钨铜矿从总体来说,钨含量比铜含量更高。
今后开采是否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勘查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清楚。
在常人的眼中,对钨的印象通常是钨丝灯,但实际上,钨具有熔点高、硬度高的特色,属于难熔金属,除此之外,它还是当代高科技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显示,一系列电子光学材料、特殊合金、新型功能材料及有机金属化合物等均需使用独特性能的钨。用量虽说不大,但至关重要,缺它不可。因而广泛用于当代通讯技术、电子计算机、宇航开发、医药卫生、感光材料、光电材料、能源材料和催化剂材料等。
背后:
干地质虽常见山水但难言浪漫
对于很多人来说,做地质工作可以经常游山玩水,显然是一份浪漫的工作,但真正从事这行的康川和欧阳永棚却不这么认为。“我们经常在外面勘查,对于山水我们已经麻木了。而且我们经常在外,很少回家。”
“刚进来我们是在老乡家住,因为房屋没有隔热层,而且保暖也不好,所以夏天很热,冬天也很冷。”2013年,康川和同时搬到了现在的住处,虽然有电,有空调,但是没有网络,据其介绍,他们在野外勘查工作的基本上没有周末时间,有空的话,娱乐活动也非常简陋,“大家就在一起唠嗑。或者买一幅扑克牌自娱自乐。”
而因为要时常在野外勘查,他们通常都会一大早六点多出门,背上装满相关资料、放大镜、地质锤、罗盘等装备以及干粮。“原来我们的干粮就是馒头,有时候带鸡蛋,不过吃的时候常常发现被压碎了,现场条件好了点,野外勘察能吃上面包了。”
据介绍,在野外勘查时,他们时常遇到危险。欧阳永棚就坦言,在天热的时候,每天在外面都能看到蛇。“有时候蛇就在你身边,你都无法发现。”在他们的背包里,记者发现了不少治暑的药品以及防蛇咬的蛇药。
值得一提的是,地质勘探不仅是脑力劳动,更是体力劳动。在外面勘查或者做槽探经常要带一些矿物回去研究,“我的同事就曾经带回来过100斤的矿物。”而在康川的记录本上,除了有几十万字的文字记录还有着其精心绘画的地质图案。
- [责任编辑:Mango]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