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厂招标定价模式应打破,硅锰合金价格形成要市场化

钢厂招标定价模式应打破,硅锰合金价格形成要市场化

  • 2014年08月01日 09:09
  • 来源:中国铁合金网

  • 0
  • 关键字:硅锰
[导读]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和其他铁合金行业相比,硅锰合金行业具有自己的特点:产品销售直对钢厂,产品流通过程比较简单,基本不经过贸易商,绝大部分硅锰合金企业没有定价权。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和其他铁合金行业相比,硅锰合金行业具有自己的特点:产品销售直对钢厂,产品流通过程比较简单,基本不经过贸易商,绝大部分硅锰合金企业没有定价权。

  广西百色市必晟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钦辉告诉记者,企业生产的硅锰合金主要是自己销售,销售价格企业说了不算,要由钢厂招标来定价。一般情况下,是企业把产品送到钢厂一个月后,等待钢厂检验合格再付款,而且支付的不是现金,几乎全部是为期3个月的承兑汇票,企业需要资金周转,拿到承兑汇票后再去银行贴现,这让企业承担了较大的资金压力和较多的利息。

  目前,在钢厂资金困难、产品销售也不顺畅的情况下,钢厂支付铁合金企业货款更是一拖再拖,部分硅锰合金企业收到为期3个月的承兑汇票有时会再延3个月,有的付款期甚至会拖一年。

  实际上,对于钢厂来说,在生产中每家钢厂所使用的铁合金数量并不大,所占生产成本的比例也很低,钢厂之所以可以替铁合金企业做主定价,关键是绝大部分硅锰合金为钢厂所使用,加之上文所说的铁合金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分散等,在产品价格方面,硅锰合金等企业是没有太大的发言权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听从钢厂的安排而供货。

  “即使是在行情好的时候,钢厂也会拖延付款,有时在丰水季节遇到电价下调时,钢厂也会想法压价。”一位硅锰合金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在产业链上,硅锰合金企业的话语权很小,自己生产的产品自己做不了主,这种市场格局是不正常的,迟早会发生改变。

  在调研中记者注意到,硅锰合金企业除了在产品销售上没有太大的主动权外,现在还遇到了新问题,随着国产矿越来越少和品位不断下降,很多企业开始使用进口矿做原料,而原来使用信用证方式结算,以及签长期合同拿到价格较低原料的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太快,现在直接拿现货反而更便宜,市场的多变正在让硅锰合金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

  “在用进口矿做原料方面,国内企业在价格上没有太大的谈判优势。”广西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业务总经理陈洪表示,进口矿价格大部分时间是外国矿商或进口矿商以及贸易商说了算。

  部分业内人士反映,电费占硅锰合金生产成本的比例很大,现在国内煤炭价格大幅下滑,但由于电力企业处在垄断地位,电价不见松动,这让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很难降下去,即使丰水季节,部分地区的企业可以享受到优惠电价,但在枯水季节,电力企业会想法用涨价的方式补回来。

  在一些企业的生产现场期货日报记者看到,硅锰合金企业工人的工作环境很艰苦,由于硅锰合金要破碎成适合使用的小块,不方便使用机械操作,硅锰合金的最后一道生产工序破碎几乎全靠人工来完成,在高温环境下,一个工厂一天可以破碎硅锰合金3—4吨,每吨的工钱是20—30元。记者注意到,这些工人大部分年纪稍大,很少有年轻人愿从事这些工作,硅锰合金企业实际上还面临着工人短缺的问题。

  受产品销售独具特点的制约,虽然硅锰合金企业面临各种困难与风险,但产品价格始终无法市场化,行业合理利润得不到保证,不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格局亟待改变,市场亟待外力的介入来帮助产业“升级换代”,并促使整个产业能够平稳发展。

  • [责任编辑:Sophie]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