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导体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据最近公布的2005年全球半导体业市场份额,日本半导体厂商合计仅占20%左右,对比上世纪80年代占有世界市场50%以上份额的盛况,已不可同日而语。
产业根基不断下沉
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根基正在不断下沉,其实早在2002年,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厂商东芝公司就被韩国三星公司超过,降为世界第三位其他日本半导体厂商在世界市场上的排名也连年持续走低,三菱电机和富士通公司当年已被挤出了全球十大半导体厂商排行榜。
2001和2002两个财政年度,日本五大半导体厂商东芝、NEC、日立、三菱电机和富士通等公司,累计亏损高达138亿美元。而当时全球半导体业排名首位和第二位的英特尔和三星公司却获得大致相同的赢利。
据美国iSuppli公司的最新统计,200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比2004年增长200多亿美元,总额为2370亿美元。然而日本大型半导体厂商包括NEC电子公司和由日立与三菱电机半导体部门合并组成的瑞萨技术公司,都大幅度地减少了赢利。以NEC电子为例,其2005年的销售额为57.1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降低了12.2%,世界排名也降为第10名。而全球主要半导体厂商200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4.4%。
另据日本电波新闻2006年1月中旬报道,日本包括半导体器件在内的电子零部件的2005年销售额,比2004年下降6.2%,为91668亿日元。
目前的NEC电子公司是NEC总公司于2002年在其半导体部门基础上成立的。为了集中力量生产供应日本家用电器厂商的核心部件专用集成电路,在成立NEC电子公司时,已将亏损的存储器生产部门从NEC剥离,以便使其摆脱赤字的局面。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随着竞争加剧,数字家电的利润率不断降低,在市场压力下,日本家用电器产品的市场主要集中到日本国内。在出口不能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NEC电子生产的家电专用集成电路的赢利额并不高。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家电市场变化快,顾客要求高,因而许多专用集成电路需要特别设计。由于产品更新快,相应地在设计开发费用上投入较大,从而使NEC电子公司半导体器件的利润额进一步减少。因为传统上每年第一季度是销售淡季,可以预计,至2006年3月底结束的本财政年度中,NEC电子将有330亿日元的赤字。这将是NEC电子连续第三年销售额下降。
此外,由日立公司和三菱电机公司合作成立的瑞萨技术公司,预计本财年的利润仅为销售额的1%。作为对比,美国Intel公司2005年的利润率高达30%。
存储器业遭遇强敌
日本半导体业的亮点是日本东芝公司,其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排名由2004年的第7名,升为2005年的第4名,销售额为93.6亿美元。预计其2005财年的利润率为10%。对此做出主要贡献的是用于iPod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等方面的与非型快速擦写存储器。日本专门生产存储器的Elpida公司本来应该有一定赢利,然而2005年该公司投资2000亿日元,建设300mm硅圆片厂,因此其将会有小额亏损。
尽管上述两家日本半导体厂有一定赢利,但前景不容乐观。一方面是由于居世界存储器首位的韩国三星电子公司的强劲竞争。虽然日本Elpida等公司投巨资扩大生产,然而产品份额并没有显著的增长。另一方面,日本半导体业的强敌,排名世界第一的美国Intel公司,在大力生产微处理器(CPU)的同时,又挥师进军高赢利的与非型快速擦写存储器市场。日本东芝公司负责半导体生产的常务董事室町正志先生惊呼,日本存储器市场份额必定会进一步降低。
更为致命的是,日本半导体厂商在全球化上已经落后于人。目前日本半导体厂商的国内销售比例高达60%至70%,而国外销售比例则在30%至40%之间。相对而言,全球著名半导体厂商的海外销售比例则达到70%至80%,因此可以说日本半导体厂商的销售属于典型的“窝里横”。
从企业布局上看,日本半导体厂商在全球化上的缺陷更为严重。相对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其已显著倒退。当时,日本半导体厂商纷纷在海外建厂,或者建立国外设计基地,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起,由于销售额下降等原因,通过重组对日本的国外基地进行了整合。一位熟悉国外情况的调查公司分析师指出,“日本撤消国外设计基地的做法是致命的”,原因是日本著名半导体厂商在美国拥有设计基地时,通过进行联合开发等方式与美国大用户建立了信任关系,然而随着重新布局,也同时丧失了这种信任关系,结果美国的半导体大用户不再向日本厂商订货,因而导致日本半导体厂商的国际市场更加萎缩。
谋求振兴举步维艰
进入新世纪后,日本半导体业为追赶美国并与新兴的韩国厂商竞争,在日本政府支持下,日本半导体业先后开展了名为“明日”和“
未来”的两项技术开发计划。
“明日”是由民间主导,由东芝、富士通等12家日本大型半导体厂联手投资700亿日元,开发65纳米线宽的实用的下一代半导体制造工艺。“未来”是以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为骨干,联合24家日本半导体厂商和半导体设备厂商,投资350亿日元,共同开发45纳米线宽的半导体器件的新材料和新设备等的基础性技术。其宗旨是以合作的方式,将下一代集成电路技术标准化,从而降低先进技术的开发成本,并以此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一争高低。通过实施该合作项目,能为参与合作开发的各公司节约100亿至数百亿日元的技术研究和开发费用。
然而,由于多个半导体厂商聚集在一起,在确定研究方向上,众厂商因意见分歧而决策缓慢。因为迟迟不见成果,各半导体厂商纷纷自行开发其65纳米线宽的半导体工艺。而对于45纳米以下的半导体器件开发,需要厂商每年投入约10亿美元的投资。对日本半导体产业非常了解的日本机械振兴协会经济研究所的井上弘高级研究员认为:“仅靠这些半导体厂商,不一定能够承担这一重任。”
此外,由于两个新一代半导体技术开发项目“明日”和“未来”是分别进行的,分散了研究力量而且受制于投入资金不足,致使新一代半导体工艺的研发进展迟缓。
有鉴于此,日本政府的经济产业省决定,从2004年夏天起,将“明日”项目进行的研究,归并到“未来”项目之中。在此之后,通过调整科研课题,日本将集中力量研究45纳米节点以下的半导体技术和工艺。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将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即从2004年夏起,由政府出面领导半导体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改变以前由东芝公司和富士通公司等企业主导半导体研究的局面。并通过合并上述两个计划的重复项目,从而集中开发力量,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加速研发进程。目的是及时开发面向数字家电等方面的高性能半导体器件,重新确立日本半导体业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然而,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快速演进,设备投资和研发经费的负担日益沉重,日本半导体企业中能坚持长期投入大量资金和科研力
量的并不多,振兴日本半导体业的奋斗举步维艰。日本政府一直希望日本半导体厂商通过上述技术开发计划,尽快实现10%的利润率,但
是只有一两家日本半导体厂商能实现这个目标。
日本政府近来根据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计划即U-Japan计划,开始启动了新一轮的半导体技术研发。被称为SELETE(Semiconductor
Leading Edge Technologies,即半导体尖端技术)的开发项目,每年将投资100亿日元,以研究和开发45纳米和32纳米节点的实用制造工艺为主。该项目是以东芝、NEC电子、瑞萨和富士通四家公司为中心,带领其他厂商共同从事研发。内容包括前工序和后工序以及供实用的金属栅/高介电率材料和多孔低介电率绝缘材料,此外还有用于45纳米和32纳米节点半导体设备的EUV光刻技术和掩膜工艺。被称为STARC(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Academic ResearchCenter,即半导体技术学术研究中心)的项目,每年投资预算50亿日元,以新型器件的设计为主,其中包括用于研制器件的设计平台。
应该指出的是,日本这种形式的半导体开发,是将基础性研究和实际制造工艺开发分开进行。与世界其他半导体厂商相比较,这种“两张皮”的做法将很难保证开发出的研究成果能够及时地转化为实用工艺。
中国铁合金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均不得擅自拷贝或转载,否则视为侵权,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特此郑重声明!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