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国钨矿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我国钨矿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地位。历经数年的发展,我国的钨矿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已达到一定水平,能按国内外用户的需求生产各种钨矿产品,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近些年来由于钨矿企业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突出,致使钨矿业整体规模大,个体散乱。群众乱采乱挖,对国有钨矿山不断蚕食和破坏严重。民众长期进行掠夺式开采,其中一些民采丢弃的尾矿的品位达到0.4%以上,是国有钨矿开采利用品位的2倍,致使钨矿保有储量逐年递减。总量失控,钨精矿长期供大于求,造成国内外市场供求失衡,价格长期处于低谷,企业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钨矿山企业为保生存,又不得不采富矿、弃贫矿,人为地提高出矿品位,这更加剧了储量的消耗速度。如果按目前的钨精矿市场价格做到不盈不亏,出矿品位要达到0.5%以上,这样资源枯竭的矿山就更多了。几年来,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停滞不前,有的甚至倒退,钨矿开发利用水平没有提高,地质勘探工作处于停滞状态,钨矿保有储量没有增加,钨矿业前景不宜乐观。特别是历经了一段时间的市场下滑,产品供大于求及恶性低价竞销,这给我国钨矿业的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二、我国钨矿资源的现行政策
针对上述情况,在实践中,为了规范我国钨矿业的生产经营秩序,抑制价格不断下滑的势头,国家多年来对钨矿资源实施了一系列的抑制性政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实行许可证制度,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申请登记,领取勘查、开采许可证。1991年国务院将钨列为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实行按照先中央后地方的原则,开办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不适合开办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的零星分散资源,允许集体所有制矿山企业开采,但禁止个体(含联户)开采。鼓励采矿权人提高资源利用率,走规模经济和集约化经营之路。对大矿小开,生产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的要限期整改,否则不换发采矿许可证;对采取破坏性的采矿方法开采矿产资源的及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拒不回到本矿区开采而造成资源破坏的要坚决依法吊销采矿许可证。
针对市场下滑,产品供大于求及恶性低价竞销现象,国家对钨矿开采实行总量控制,并且在国务院批准发布实施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中明确规定:“限制开采钨、锡、锑、稀土等矿产,严格控制开采总量”。近年国土资源部公布了一批具有采矿资格的钨矿开采企业名单,下达了钨精矿生产总量控制指标,发布了加强钨矿开采企业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家也在一段时间内曾对钨矿暂停颁发采矿许可证,以控制生产总量。中国钨业协会在2002年9月也组织召开了钨矿山企业代表座谈会,强调要加强钨矿定点开采和总量控制。此外国家还规定从开采、选冶、加工到市场销售及出口等各环节实行有计划地统一管理。禁止自由买卖和计划外出口,严厉打击走私贩私活动;在主要矿区,公安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可设立派驻的公安机构,以保护国家的矿产资源。
三、抑制性的钨矿资源政策在实施中取得扩张性效果的原因分析
我国多年来对钨矿资源的开发是实行保护性、抑制性的开采政策,然而其矿业秩序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在实际中钨矿业呈现出“小、散、乱、差”的势态,市场下滑,产品供大于求,抑制性的钨矿资源政策在实践中取得了扩张性效果。分析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资源开发行业易进难出。我国钨矿矿山企业大部分建立起来的时间都较早,那时不仅产品畅销,且为取得采矿权所付出的费用都很低,所以在投资即获利的前景下,矿山企业投资开发的热情非常高涨;而且矿山企业的采矿边际成本很低,在一定程度上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在即得利益的驱动下,矿山企业是非常不乐意减产或退出行业的。再则乱采滥挖的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他们小农经营意识较强,追求利益的欲望极度膨胀,所以尽管国家实施抑制性的政策,矿山企业还是不愿减产或拒绝接受停产整顿。
2、监控管理困难。矿山企业大多在边远山区,而矿产资源管理机构又大都在城市,这给矿管监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乱采滥挖的中小企业正是抓住这一特点,采用迂回游击战术,巧妙地避开抑制性的矿管政策,依然从自身利益出发从事生产活动,所以治理效果不佳。再则存在多头管理,加之一些地方的纵容,有关部门违规或越权审批项目,致使钨矿行业直接取得了扩张性的效果。
3、有限的市场需求后面隐伏着需求陷阱。钨具有熔点高、硬度大等特点,它的用途极为广泛,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虽然就每年的用量来讲,市场的需求容量是有限的,但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质,稀缺国家要建立战略储备,这就使得市场实际需求远远大于实际用量。前已叙及,乱采滥挖的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他们在利益的驱动下,在小农经营意识的影响下,在有市场需求信号的指引下,钨矿总产量有增无减,加之部分地区受出口创汇的影响,调控失度,竞销则愈演愈烈。竞销对建立钨矿战略储备的国家是非常有利的,所以他们利用有利的市场价格机遇,争相扩大购买量。国际购买量的扩大则再次刺激企业产量的扩张,再度引起新一轮的低价竞销。通过恶性的链条式的循环,其结果必然是国外获利,国内持续扩张生产而使钨矿资源遭受损失。
四、我国钨矿资源的管理对策
我国对钨矿资源实行抑制性的矿业政策,目的是希望减少钨矿产量,达到保护性开采的目的,把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然而在实际中却取得了扩张性的效果,偏偏损害了国家利益,所以为了扭转局面,实现政策目标,在管理上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力度:
1、加强监控管理力度。针对中小企业采用游击战式的开采方式,避开检查,为此国家应实行必要的补贴措施,鼓励矿管人员不定期地、突击性地开展检查,以保护国家资源,使抑制性的政策得以落实。
2、继续加强出口管理,控制出口总量。加入WTO以后,我国的钨矿生产企业将更加全方位地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虽然我国对钨品出口实行零关税(钨精矿除外),但同时也仍维持对钨酸、钨酸钠、钨粉等的出口实行配额许可证制度。为改变我国钨矿产品出口多头对外及竞销的局面,防止一些国家大量进口我国钨矿产品作为战略资源储备,国家要继续加强对钨矿产品出口的总量控制,严格按规定发放产品出口许可证;海关要对钨矿产品的出口进行监管,严禁各类钨矿产品和初级产品出口;要将钨矿产品出口配额应优先安排给钨矿骨干企业,以切实加强对钨矿产品的出口管理。由于国外利用竞销时机来增加战略资源储备是造成国内钨矿开发生产失控的原因之一,所以要强化出口管理,提高出口壁垒,通过抑制需求来控制生产,从而缓和抑制性的钨矿资源政策与其在实施中取得扩张性效果的矛盾。要克服入世后对我国钨矿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解决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使我国的钨工业走上一条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道路。
3、组建钨矿企业集团,抓好钨矿及相关企业治理整顿工作。现在我国中、小型钨矿山企业基本上都是个体业主承包经营,其技术素质低,利欲熏心,采用掠夺式的方式开采资源,但是它们地域比较集中,所以国家宜以平等自愿、互惠互利为原则,采用联合、收购、兼并等方式适度组建钨矿企业集团,实行统一管理。通过组建钨矿企业集团,减少决策者的数量,从而更好地贯彻钨矿资源政策。再则,组建钨矿企业集团,能够优化企业经营组合,安排部分员工从事国家鼓励发展的诸如钨矿加工应用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要通过减少资源开发从业人数,不断扩大资源加工相关产业人数来减少钨矿资源产量,搞好其开发应用,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使钨矿资源开发秩序得到好转,从而实现对钨矿开发利用的政策目标,让钨矿行业走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所属钨矿矿山应进行清理整顿,对无证开采的钨矿山企业一律予以取缔。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滥采乱挖。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冶炼厂,要限期进行整顿,整顿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实施强硬措施,坚决实施关、停、并、转等政策。同时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严格项目审批,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4、补充完善法规,增强资源保护意识。钨矿属战略性储备资源,是国家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它应与一般矿种在管理、政策法规上有所不同。要根据情况,补充制定特定矿种资源保护法规。钨矿生产总量失控,国内外市场供求失衡,价格长期处于低谷,国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利益作祟,所以建议以具体法律条文形式将加强钨业治理纳入到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内容之中,增强资源保护意识,使国家的法令法规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实在不行可以考虑成立矿山部队,以垂直管理、军事管制等方式首先保护国家矿产资源不被破坏,在这个基础上,再建立国家统一规划的、符合矿山特点的开采规程、企业模式等,以彻底摒弃私人承包等急功近利、事故频发的落后生产方式。
5、加强科技进步管理。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为我国工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钨矿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切实注重科技进步,加快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要通过技术进步来提升全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积极推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发展高附加值和深加工产品;要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具有高质量、高附加值的钨矿产品开发;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积极推进钨矿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决贯彻“保护资源,合理开采”的既定方针,促进钨矿工业可持续发展。
备注:本文阐述了我国钨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钨矿资源的政策导向,分析了抑制性的钨矿政策在实施中取得扩张性效果的原因,提出了对钨矿资源的管理对策。(中国有色金属报)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